02/不要学“古董语”,任何语言都是活的

02/不要学“古董语”,任何语言都是活的

人类的语言是在不断变化着的,如果我们回到古代,仅仅是语言这一项,就是我们在社会立足的巨大障碍。古代的语言与如今的语言大不相同,除了语法的不同外,新生事物的出现和传统事物的变化都是导致语言不同的巨大原因。我们不妨想象一下,现在人们常用的词汇,在10年之前有多少是还没有出现的,新生事物又有多少是根本不见踪影的。

我们的生活在不断变化,我们的语言在不断变化,所以,我们在为孩子构筑语言环境的时候,也要注意时代的变化。很多语言对于我们来说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我们经历过那个年代,见过那些如今已经不常见的东西。但对于孩子来说,这些东西是没有意义的。它们很少在孩子的生活里出现,即便孩子要了解这些东西,也要借助书籍,或者去平日里不太会接触到的环境,这对孩子的成长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一个孩子生活在充满古董语的语言环境当中,会发生什么呢?自然也会学得满口古董语。用过去的语言去跟其他人交流,这种交流自然是不流畅的,是充满障碍的,出现鸡同鸭讲的情况,也就并不奇怪了。

古董语,并不仅仅是指那些已经过时的、过气的词语,更是指使用语言的方式。很多家长在孩子刚刚学会说话以后,就教孩子背诵古诗,背诵名篇名句,用来向亲朋好友炫耀孩子的聪明。这种做法对于孩子在语言方面、智力方面的进步并没有什么好处。

语言是活的,是在不断变化的。一个词语,在某个环境之下是一种意思,到了另一个环境之下,又可能是另外一种意思。单纯地去记住每个词汇的意思而不能活用,也算是在学古董语。而古诗更是如此,很多词汇在古诗当中的含义和在日常用语中的含义是完全不同的,这不仅跨越了环境,更跨越了时代,跨越了知识范畴。且不论孩子能否懂得古诗的意思,诗人想要表达些什么,仅仅是截然不同的词汇含义,就对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没有帮助。

硬要让孩子去背诵那些自己不能理解的古诗,而不让孩子明白古诗当中的意思,会培养孩子不好的学习习惯。自己只要能背诵,就能让家长满意,那又何必非要将知识融会贯通呢?知识如果不能做到融会贯通,就是毫无意义的。

当然,让孩子背诵古诗也是有好处的。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韵律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该如何去发音,该如何断句,都可以在有节奏、有韵律地背诵古诗当中学到。如果需要让孩子说话更加流利,发音更加清晰标准的话,可以选择一些简单易懂的古诗,让孩子在背诵古诗的同时,知道古诗的含义。也可以选用一些儿歌、童谣,儿歌与童谣在帮助孩子提高语言技巧这方面,比古诗的效果更好。

有些家长在教孩子语言的时候,喜欢将语言掰开了、揉碎了讲,认为这样可以让孩子更快地记住家长教的内容。这种方法的确能提高孩子的学习速度,但这样学来的东西却是死的。学得再快,孩子也只记住了词汇的读法。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有远远比读法更加重要的东西,那就是用法。只有在不同的句子中经常使用一个词语,才能真正学会这个词汇究竟有什么含义,究竟该怎么使用。单单学习词语怎么读,是毫无意义的。即便孩子将这个词读的滚瓜烂熟,到了该使用的时候也没办法正确地去使用。

语言是活的,人也是活的。不学古董语,让孩子学到活的语言,最好的方式还是交流。只有不断跟孩子交流,让孩子知道不同的词汇在不同的环境当中有不同的用法、不同的含义,才能真正让孩子知道语言的精妙之处和其重要性。也只有活学活用,才能让孩子在学习语言的时候能够举一反三,快速找到学习的窍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