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语言暴力对孩子的伤害,不亚于交通意外
在并不遥远的过去,人们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理念,体罚成为一种常态,成为一种教育手段。如今,许多人已经改变了自己的教育方式和理念,认为体罚孩子是一种不文明的方法,很容易对孩子的心灵留下长久的伤害。但是,如今的人们仍没有将语言暴力这件事情注意起来,虽然没有用棍棒来伤害自己的孩子,却经常用语言来伤害孩子。
不恰当的语言同样是一种暴力,是一种即便是成年人也会受到严重伤害的暴力。成年人尚且不能幸免,更何况是孩子。一句残忍的话,可能会让孩子痛苦终生,带来的伤害甚至比遭遇一场交通事故还要严重。

图6-1 语言暴力对孩子的伤害
长期遭遇语言暴力对孩子会有怎样的影响呢?
语言暴力最大的危害就是能摧毁孩子的自信心。自信心,是一个人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有自信心的孩子,敢于大胆尝试生活当中、学习当中遇到的问题,敢于迎难而上,解决遇到的麻烦。缺少自信心的孩子,遇到困难的第一反应是退缩,是止步不前,是等人帮忙解决问题。这样的孩子如何能够成长为一个人才呢?
家长长期使用“你怎么那么笨”“看看隔壁家的谁谁谁”此类的话来对孩子施加语言暴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自然就觉得自己是笨的,是做不好事情的,是不如其他人的。
有些家长觉得,这样的话能激发孩子的斗志,是激将法的一种运用,这种想法是非常荒谬的。世界上的确有些人能通过压力迸发出更大的动力,但至少要等孩子已经成长成了一个有自信心的人,一个相信自己能做好事情,自己不比别人差的孩子时才有用。盲目地使用激将法,只能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彻底丢失掉自信心。
语言暴力会让孩子失去安全感,变成只知道听别人话的傀儡。大多数父母都是爱着自己的孩子的,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对父母来说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家庭是孩子的港湾,是孩子的避难所,不管孩子在外面遇到什么事情,回到家里都应该有安全的感觉。作为保护者的父母,应该是孩子最信任的人,是最能为孩子带来安全感的人。
语言暴力,会让家庭从一个安全的场所变成一个可怕的地方,会让身为保护者的父母在孩子的心中变成一个施暴者。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忧心忡忡是必然的状态。每天都会担心,自己是否会因为没有把饭吃完而惹父母生气,被赶出家门。自己是否会因为弄脏了衣服,不被父母当成自己的孩子。
这样的孩子生活在小心翼翼当中,成为父母的提线木偶。许多父母还觉得孩子这样很好,很听话、很乖巧。这简直大错特错。这样的孩子是难以自立的,即便在将来,他们进入校园以后,也会怕做不好事情而被老师责骂,被家长抛弃。走上社会以后,也会担心自己是否会因为做错一件事情而失业。他们只能在家长、老师、上司的安排下做事情,如果不是对方交代的事情,他们是绝对不会越雷池半步的。他们的创造力,早就在父母的语言暴力当中,伴随着安全感一起失去了。导致这一切的,正是从家长口中说出的“再不吃饭就把你赶出家门”,“弄脏衣服就把你送去你叔叔家,让你当你叔叔的孩子”。
语言暴力,会让孩子过早的产生功利心,甚至用付出与回报来衡量世界上的一切。父母与孩子本该是最亲密的关系,父母为孩子的付出应该源自无偿的爱,而孩子为父母着想,也不应该是有所图、有所求的。然而,这美好的亲情,温暖的亲子之爱,都会因为语言暴力而被改变。
“这点事情都做不好,生你有什么用?”“我什么时候亏待你了,为什么你就是不如别人家的孩子?”这种话会让孩子认为,父母为孩子做的一切都是有代价的,都是有目的的,父母给予的东西,都是需要回报的。当亲子之爱变成有偿的,变成需要回报的,那么在孩子的眼中,就没有什么是不能用付出与回报进行衡量的了。将来,这个孩子变成一个唯利是图的人,也不是不可能。
语言是伟大的,语言可以传递爱,也可以用来输出暴力。对于还在成长,心灵比成年人更加纯洁的孩子来说,他们难以分辨父母所说的究竟是气话还是真话,是对他有要求,还是真的在侮辱他。所以,请停止对孩子使用语言暴力,语言暴力对于孩子的伤害,甚至比交通事故还要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