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与你的对峙,其实是求救信号

孩子与你的对峙,其实是求救信号

或许是受传统文化中“孝道”的影响,很多“中国式”父母在和孩子相处的时候,都有那么一些“霸权”,认为孩子就应该听自己的话,无条件服从自己的安排。我就曾经听过一个母亲在和孩子争吵的时候,理直气壮地说了一句:“我是你妈,你就该听我的!我是长辈,哪怕我错了,你也不该忤逆我!”

这是一种非常可怕的观念,孩子本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会拥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意见、自己的情绪,即便作为父母,也没有权利要求他们必须事事顺从,成为被操纵的“傀儡”。

记得曾经看到过一则新闻:一个15岁的女孩,因为母亲“逼迫”她起床,一怒之下就从楼上跳了下去。

很多人在看到这则新闻的时候,都觉得非常不可思议,女孩的母亲只是希望她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不要睡懒觉而已,为什么女孩会用这样激烈的方式来“反抗”呢?当然,如果仅仅只看这个独立事件,那么女孩的反应确实让人无法理解。可生活是一个长久持续的过程,谁又能知道在这一事件之前,女孩又经历了些什么,承受着怎样的压力呢?

就像很多父母会抱怨,觉得孩子变得无理取闹,不体谅父母的付出和辛劳。最让他们无法理解的是,为什么明明是为了孩子好而做出的事情,却永远无法得到孩子的谅解;明明是孩子先做错了事,为什么就不能好好反省,接受父母的批评。

就如女孩跳楼的事件一样,独立去看待父母们抱怨的这些事,确实难免会觉得孩子太过于骄纵和无理取闹。但父母们又可曾反省过,孩子究竟是为什么、在什么时候,变成了这样浑身是刺的模样?

要知道,孩子并不是与生俱来就会和父母作对的,也不是从一出生开始就已经和父母形成了对峙关系。相反,从婴儿时期成长到幼年时期,再到进入少年、青年时期,父母都是孩子最亲密的伙伴,最坚实的靠山。

对孩子来说,父母是亲人、是榜样、是伙伴、是憧憬、是偶像……那么,究竟是什么时候,父母渐渐在孩子心中变换了形象和身份,成为孩子生活中的“大反派”了呢?

当孩子将话锋刺向父母的时候,他们同样也在为此而痛苦。很多时候,孩子与父母的对峙,其实只是一个求救信号罢了。他们看似在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无理取闹,但实际上这不过是他们宣泄情绪,引起父母注意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