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探究式对话让孩子发现自己的秘密

06/探究式对话让孩子发现自己的秘密

每当提到童年的时候,人们首先想到的形容词,必然是“无忧无虑”。似乎在成年人心中,年幼的孩子都是没有忧虑和烦恼的,就好像他们从来不会独立去思考一些复杂深奥的问题,不会产生难解的困惑,也不会滋生任何痛苦与忧愁。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试着回忆一下遥远的童年,你会发现,即便年幼的孩子还不需要直面社会的残酷,即便童年生活相比成年世界确实要简单快乐得多,但这并不意味着孩童时期的我们就真的没有烦恼与忧虑。

事实上,在成长的道路上,孩子的困惑或许远比成年人要多得多,因为他们对世界的认知还处于探索阶段,他们有太多想不明白的事情,有太多找不到答案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寻找到的“答案”,以及他们通过思考得出的“结论”,最终都会成为他们树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依据。

我女儿刚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我们一起在家看电视,里面有一个情节,是女主角的妈妈临死之际嘱咐女主角,一定要幸福地生活下去。女儿突然就问我:“爸爸,什么是幸福的生活?”

女儿的问题让我感到很惊讶,我没想到她会这样问我。更令我感到意外的是,还不等我回答,女儿又接着问道:“爸爸,她的妈妈是死掉了吗?什么是死掉?人是不是都会死掉?”

当时的回答我已经记不清了,但正是从那一刻,我才终于意识到,我以为尚且年幼还不懂事的女儿,其实早已经开始思考人生了。

在我们不曾注意到的时候,孩子其实一直在悄悄成长,心智一天比一天成熟。我们总是习惯把“不懂事”的标签贴到孩子的身上,但却忘了,他们也懂得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世界,思考人生。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去认识世界、认识自己,引导他们更积极地去思考人生,那么对他们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必然是能起到积极作用的。

在引导孩子思考的时候,我们可以采用探究式的对话方式,鼓励孩子通过自己的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我们可以成为孩子的引导者,启发他们的思维,带领他们去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但却不能将自己所认为的“正确答案”强行灌输给他们。对于孩子来说,学会如何思考远比得到所谓的“正确答案”要有意义得多。

那么,什么叫作“探究式的对话”呢?简单来说就是,在面对孩子提出的问题时,不要直接给出答案或者建议,而是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孩子一起去探究,推进孩子自己去进行思考。比如:

孩子问:“我们怎么会知道自己现在经历的事情是真实的还是在做梦呢?”

家长答:“那你认为什么是真实?什么是做梦呢?”

探究式的对话可以帮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建立更清晰的逻辑思维,并让孩子在对话过程中学会如何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同时也锻炼了孩子的沟通交流能力,可谓一举数得。

除了孩子主动提问,父母其实也可以通过绘本、游戏、戏剧等多种载体方式,主动和孩子开展探究式对话,帮助他们锻炼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并培养主动思考、善于思考、乐于思考的习惯。

更重要的一点是,利用探究式对话,可以帮助孩子把握学习与思考的“大方向”,让他们的学习与思考变得更有“价值”,而不是在一些没有意义的命题上浪费时间。学习与思考都是有成本的,孩子在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耗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而我们作为引导者,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帮助孩子掌控好大方向,尽量去学习和思考那些能够产生回报的问题,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