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在交流过程中重视“语境”而非“内容”

06/在交流过程中重视“语境”而非“内容”

实战中得来的经验永远比纸上谈兵来得有用,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也是如此。想要让孩子能顺利地渡过语言学习的难关,与孩子多交流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很多家长也会与孩子交流,但是交流的重心却放错了地方。不在意孩子说话的语境,却非常在意与孩子谈话的内容。孩子说了什么,其实并不重要,孩子是怎么说的,才是家长应该关心的事情。

谈话的内容固然重要,我们可以从谈话的内容当中得知孩子想要告诉我们什么,孩子对我们有什么要求,以及我们应该怎么做。但是语境要比内容更加重要,孩子在语境当中能传达的东西是更加深刻、更加本质的,是直接与孩子的思维相连接的。只有注意孩子说话的语境,才能知道孩子究竟如何看待这个世界,如何看待他人。并且,在孩子的语境当中,能更加容易摸清孩子当前处于一种怎样的情绪中。除此之外,注重与孩子交流的语境,还有着种种家长们意想不到的好处。

重视谈话语境而非内容,能更好地培养与孩子的默契关系。在我女儿还小的时候,她特别喜欢去小区附近的一个公园玩。最开始女儿让我带她去玩的时候,都会明确地告诉我,她想要去那个公园,而我则开始引导她,用其他的词汇来指代小区附近的那个公园。后来,女儿只要来找我,对我说想要去“那里”玩,我就知道她又想要去那个公园了。

久而久之,我和女儿的默契越来越深,越来越多的词汇成为我们两个之间专用的。这就好像我和她之间突然有了许多小秘密一样,让我和女儿的感情越来越深厚。

语境还能比内容更好地传递情绪,情绪是一种非常抽象的东西,即便是成年人,也很难用语言完整地将自己的情绪描述出来,更别说孩子了。和孩子交流,如果不注意语境,就如同两个人在发短信交流一样,只能得到内容,而无法得知对方在叙述这些内容时的情感。

同样的话语,在不同语境之下,所表现的意思也是不一样的。如果跟孩子交流的时候不注重语境,孩子又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情绪,那么父母就难以领会孩子究竟想要跟家长表达什么。

我就曾因为忽视了交流当中的语境,害女儿饿了肚子。那段时间我正在忙一项工作,全身心投入到工作当中的我,忽略了照顾女儿。一天晚上,我正沉浸在工作当中,感觉女儿来到了我的身边。我随口问她:“你饿不饿啊?要是饿了,我就给你做饭。要是不饿,就再等一会。我现在工作忙,你去旁边自己玩。”我头也不抬地工作着,就听见女儿回答我说:“现在还不饿……”听见女儿说不饿,我就又投入到工作当中去了。

不知不觉,手头的工作告一段落。我向窗外看去,才发现天已经黑了。一看时间,不得了,原来已经快8点钟了。平时如果6点还没开饭,女儿就要开始叫饿,这都快8点了,女儿要饿成什么样子。我赶紧冲到客厅,发现女儿正眼泪汪汪地坐在电视机前,一幅泫然欲泣的样子。我回想起女儿说不饿的语气,显然那会女儿就已经饿得没力气了,因为我只注意女儿说了不饿,而忽视了语境,才导致了这样的状况发生。我赶紧带着女儿出去好好吃了一顿,才把女儿哄好。

成年人在听孩子说话的时候,都倾向于孩子会说真话,但其实并不是如此。孩子也会说言不由衷的话,不管是出于善意还是恶意,不能在沟通的时候将孩子的每句话都当真。如果在交流的时候只重视内容而不重视语境,就无法分辨孩子的那些言不由衷,无法得知孩子在说话时候的真实想法与心境。

只有将语境放在内容之上,才能更好地理解孩子的想法,才能更好地建立与孩子沟通的桥梁,才能让这份亲子之情更加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