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爱吹牛可能是“达克效应”在作怪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时都摒弃了“棍棒教育”,转而采用赞美与鼓励的方法,督促孩子上进,并帮助孩子建立自信。
客观来说,赞美与鼓励确实能带给孩子更多的信心和满足感,毕竟谁不喜欢得到关注与夸奖呢?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父母把握不好夸赞的“度”,那么久而久之,就可能让孩子陷入“达克效应”,变成一个喜欢炫耀和吹牛的人,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什么是“达克效应”呢?这其实是心理学上的一种认知偏差现象。简单来说,就是一个能力比较一般的人,因为对自我认知的偏差,产生一种认为自己十分优秀、能力卓绝的错觉,在过高评估自己能力的同时,又过低地评估了别人的能力。
人都是有自尊心和虚荣心的,孩子也不例外。更重要的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对自我的认知还处于探索阶段,而他们对自己的认知与评价,通常都是基于父母师长这类“权威人士”的评价建立的。也就是说,如果身为父母的我们,为了帮助孩子建立自信而给与他们过多的夸奖与肯定,或者在孩子“吹嘘”自己能力的时候,为了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而盲目附和,那么久而久之,就可能影响到孩子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达克效应”就是这样产生的。
我的一位朋友就曾遭遇过这样的状况。或许是因为从小就成长在“棍棒教育”的阴影中,我这位朋友自从有了孩子以后,就一直奉行“赞美教育”,坚持以赞美和鼓励的方式去引导孩子上进。
朋友认为,小孩子都是喜欢听到别人夸奖他们、赞美他们的,这会带给他们极大的满足感。所以,当他们因为做一件事而受到夸奖时,为了继续得到夸奖,就会自发地继续去做这件事。比如:很多人儿时或许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偶然在路上捡到几毛钱,交给老师之后受到了表扬。于是,为了再次得到老师的表扬,甚至可能会偷偷把自己的零用钱拿出来,谎称是“捡到的”,然后交给老师。
因为这一理念,不管孩子做什么,朋友几乎都会夸奖他,哪怕是一些最平常的小事。久而久之,朋友的孩子变得越来越喜欢炫耀和吹牛,但凡取得一点点成绩,就沾沾自喜,添油加醋地四处炫耀,恨不得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
其实,孩子喜欢显摆并不奇怪,这样的心理每个孩子或多或少都会有。但如果这种显摆超过一定的限度,甚至影响到孩子正常的生活,那就一定要小心了。一旦陷入“达克效应”的影响,孩子就可能逐渐变成一个自高自大的人,对自己缺乏清晰的认知,或者因受到过度自信的影响而放弃努力,成为一个平庸的人,甚至为了吹牛而经常谎话连篇。
我曾经接触过一个小女孩,特别喜欢向别人吹嘘她的爸爸妈妈有多疼爱她,她的家里多有钱。在她的口中,爸爸是一个很有钱的老板,做生意很忙,常常都在出差的路上,今天飞北京,明天到上海;妈妈工作也很忙,经常到国外出差,每次回来都会给她带很多礼物,昂贵的包包,漂亮的娃娃,她有满衣柜的新衣服。
但事实上,这个小女孩的爸爸只是个普通小卖店的老板,和她妈妈也离婚多年了,平日里大部分时间都是爷爷和奶奶照顾她的生活。不认识她的人其实很难识破她的谎言,有时候听她的吹嘘和描述,会让人觉得,或许就连她自己也相信这个虚假的谎言。
人如果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就很难进步。在孩子的成长中,这一点尤为重要。所以,父母在用鼓励与赞美的方式教育孩子时,一定要注意把握尺度。尤其是发现孩子在言语中存在吹牛的毛病时,一定要重视这种现象,及时导正,避免让孩子产生“达克效应”。
此外,父母也要多注意自己的言行,做到以身作则,不要随便在孩子面前夸夸其谈。要知道,父母的所作所为孩子其实都看在眼里,他们会不自觉地模仿父母的言行举止,会从父母的一举一动中进行总结和学习。更重要的是,他们会从父母的态度和评价中认识自己,定位自己。所以,即使是为了鼓励孩子,我们也应当基于事实,而不是一味给予他们过高的肯定和过分的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