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每一位父母必学的“回应术”
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孩子总有很多的疑问,每当这个时候,他们就会选择向父母求助,希望能够从父母那里得到问题的答案,来解决自己的困惑。可是很多时候,对于孩子的“十万个为什么”,父母也并不是都能给出答案的。
之前我们就强调过,当孩子向父母提问题的时候,父母回应的态度与方式,对孩子是有很大影响的。如果父母对孩子的问题采取回避或拒绝的态度,那么孩子就很可能再也不敢向父母提问题,甚至会失去探索世界的好奇心,这对他们未来的发展是有很大负面影响的。
所以,为了避免这样的状况,每一位父母都应该学会应对孩子问题的“回应术”,在不让孩子失望的同时,巧妙解决那些难以回答的问题。

图3-2 应对孩子问题的“回应术”
技巧一:听懂孩子真正想问的问题。
孩子提出问题,通常是为了解决自己的困惑。但某些时候,孩子提出问题,或许只是为了宣泄情绪,而不是真的想从父母那里得到什么答案。
比如我女儿刚上小学的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她突然跑到我跟前,问我:“爸爸,我可以不去上学吗?为什么我一定要去上学呢?”
在问这个问题的时候,女儿表现得很生气,同时又似乎有些沮丧。我意识到,此刻的她情绪非常激动,她提出这样的问题,或许并不是真的想从我这里得到是或否的答案。于是我问她:“发生了什么事情,会让你产生这样的想法呢?可以告诉爸爸吗?”
接着,女儿才气愤地把事情告诉了我。原来今天上课的时候,有个同学给她传纸条,她本来不想理会,可那个同学直接就把纸条丢到了她的桌子上。偏偏这个时候,班主任路过教室,透过窗户看到女儿桌上的纸条,直接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把她叫出去批评了一通。女儿觉得自己很委屈,也很生气,这才萌生出“不想上学”的想法。
了解了前因后果之后,我很快把女儿的情绪安抚了下来。
作为父母,在孩子提问的时候,一定要留意孩子的情绪,听懂孩子问题背后的潜台词,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孩子解决困惑,寻找到让他们满意的答案。
技巧二:声东击西,避开尴尬问题。
很多孩子都向父母问过这样一个问题:“爸爸/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面对这种尴尬的问题,很多父母的处理方法不外乎三种:一是敷衍孩子,告诉他“等你长大就知道了”;二是直接回避,不作任何回答;三是随口乱说,搪塞孩子,比如告诉他们,是“充话费送的”,或者“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或者“垃圾桶里捡的”等等。
这三种处理方式显然都不是最好的,不管是敷衍孩子,还是直接逃避问题,都不会让孩子感到满意,而随口乱说来搪塞孩子,更是容易让孩子信以为真,胡思乱想,甚至可能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其实,在面对孩子提出的尴尬问题时,父母可以“声东击西”地给出一些似是而非的答案,比如告诉孩子“你是爸爸妈妈爱的结晶”,然后再顺势转移话题,用新的问题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避免他继续追问。
技巧三:巧妙反问,引导孩子自己寻找答案。
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孩子对许多东西都是充满好奇的,比如看到天边有彩虹,他们会问彩虹是怎么形成的;看到水里有游鱼,他们会问为什么游鱼只能生活在水里;看到太阳升起,他们会问为什么太阳每天都要从东方升起;看到满天星辰,他们会问为什么天上挂着这么多星星……
对于孩子千奇百怪的问题,父母不可能每一个都给出答案。而且,即便是那些父母能够给出答案的问题,如果直接告诉孩子,他们也未必就能记住,甚至可能下一次依然会询问同样的问题。所以,在这个时候,最好的应对方式,就是通过反问,引导和鼓励孩子自己去寻求答案。
比如有一次,我听到一个孩子问妈妈:“妈妈,为什么有的云是白色的,有的云是灰色的,还有的云是黑色的呢?”
那位妈妈没有直接回答孩子的问题,而是反问道:“那你觉得呢?白色的云、灰色的云和黑色的云有什么不同呀?”
孩子想了想,说道:“白色的云干净,灰色的云脏,黑色的云更脏!”
听到孩子的话,那位妈妈笑了笑,说道:“这样吧,等下午妈妈带你去图书馆的时候,我们一起在书上找一找,看看你说的对不对,好不好呀?”
这位妈妈回应孩子问题的方式就十分值得我们借鉴。一方面,这样的回应方式可以培养孩子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不是一遇到问题就只会张着嘴问别人;另一方面,这样的回应方式也能帮助父母避开不会回答某些问题的尴尬,在孩子面前维护好自己的高大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