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语言丰富的孩子是用书“喂”大的

04/语言丰富的孩子是用书“喂”大的

我们发现,那些语言丰富的孩子大多都是喜爱阅读的。这其实并不奇怪,阅读的确是发展孩子语言能力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此前说过,孩子每天所使用的词汇,有86%—98%都是与父母一致的,因此,高学历家庭的孩子在语言表达方面所使用到的词汇以及表达方式,往往会比低学历家庭的孩子更为丰富。

这其实不难理解,虽然语言学习能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赋,但人也并非是一生下来就会说话的,只有经过努力而漫长的学习,我们才能真正掌握语言表达的能力。而我们头脑中所能储存下的词汇,也必然是那些我们曾听过或看过的,不会凭空得来。

一般说来,在日常对话中,人们其实不太会使用太复杂的词汇。比如看到月亮的时候,如果是写文章,我们可能会用大量的修辞手法和形容词去描述月亮的美,比如“皎洁的月亮挂在天边,清冷的光辉如水一般倾泻下来,在院子的石板路上流淌”之类,但如果是和身边的人对话,或许我们就只会感叹一句:“今晚的月色真美啊!”

可见,阅读所能带给孩子的“词汇量”和“修辞手法”都是日常对话所不能替代的。那些用书“喂”大的孩子,在语言表达的丰富程度上,是绝对高于那些没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孩子的。而且,更重要的是,对于那些父母亲比较忙碌,几乎没有多少时间可以和孩子建立良好亲子沟通互动关系的家庭来说,书本的陪伴也可以稍微弥补一些孩子在语言发展能力方面的欠缺。即使阅读未必能提升他们的“说话”能力,但至少能够让他们在词汇量的积累方面不落于人后。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读书确实能够很好地帮助孩子提升语言能力,丰富他们大脑中的词汇量“库存”,但读书并不能完全取代日常生活中的正常交流。更何况,凡事过犹不及,如果太过强求,那么读书也可能变成一种沉重的负担,失掉了原本的乐趣。

我认识一个单亲妈妈,她在几年前就和丈夫离婚了,独自抚养5岁的儿子。为了给孩子更好的生活,这位妈妈把大部分的时间与精力都投入到了工作上,儿子大部分时间都是交给外公外婆照顾的。

为了不让儿子输在起跑线上,这位妈妈绞尽脑汁地帮助儿子培养阅读习惯。在儿子还不认识字的时候,她就买了不少以插图为主的图书回去给儿子看,还给儿子购买了故事机,并嘱咐父母每天都要把她准备好的读书音频放给儿子听。等儿子开始认字了,只要听别人说好的书,她都会一股脑地买回去让儿子阅读,并且每天都还强制规定了阅读的数量。平时只要有时间在家,她便给孩子读诗、讲故事……

她很自豪地告诉我们,她儿子虽然才5岁,但每年的阅读量已经达到了100万字。这个数字确实非常惊人,但也让人不由得感受到了沉重的压力,毕竟就这个阅读量,很多成年人都远远不能达到,更何况是一个5岁的孩子呢?

我曾见过她的儿子几次,是个非常文静内向的孩子,不像其他这个年纪的小男孩一样调皮捣蛋。那孩子很聪明,唐诗三百首张嘴就来,许多名人名言更是如数家珍。但他却似乎并不擅长与人交流对话,而且似乎也没有自己明显的阅读偏好。对他来说,阅读就像是一项每天都必须完成的任务,他能够很轻松地把妈妈要求背诵的内容记下来,但却完全没有去探寻文字背后意义的兴趣。

对于这位妈妈的教育方式我并不敢苟同。在我看来,读书对低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最大的作用应该是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如果一味追求数量,那么读书无论对孩子还是家长来说,都会逐渐成为一种负担,孩子也很难再从中感受到乐趣。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孩子去阅读,才能更好地达成这个效果呢?

就我的经验来说,我通常都是让女儿自己去选择感兴趣的书籍来阅读的。从女儿年纪还比较小,还不怎么认字的时候,我就会带她去书店,让她自己选择感兴趣的绘本。那时候我的想法其实很简单,我希望女儿能爱上阅读,并从中得到快乐,所以我给了她极大的自主权,让她可以在各类图书中寻找能够为自己带来乐趣的书籍。

任何习惯都是可以培养的,阅读也是如此。作为父母,我们也应该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来给孩子做好榜样。更重要的是,拥有这个共同的“兴趣”,对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互动交流是有积极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