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孩子总喜欢“唱反调”,问题可能出在这
孩子为什么总是喜欢和父母“唱反调”?似乎不管你说的是不是有道理,不管你的初衷是不是在表达关心,他们都不领情。你越是叫他往东,他就偏要往西;你想和他们好好沟通,他们却满嘴“不要不要”;而你越是紧逼,他们就越是挣扎。最终的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彼此之间的嫌隙越来越深。可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了呢?这是很多父母都曾困惑不已的问题。
美国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爱利克·埃里克森认为,孩子在大约2岁半的时候,会进入儿童秩序感敏感期,在这个阶段,孩子的大脑正快速发育,而他们的想法也会变得越来越丰富繁多。在这个时期,孩子们开始萌生出想要独立的欲望,渴望摆脱父母的“桎梏”,所以在这个阶段,孩子会特别喜欢和父母“唱反调”,在他们的潜意识里,这是一种实现独立的方法。
除此之外,有的孩子在感觉到父母对自己的忽视之后,同样也会采取故意和父母“唱反调”的方式来吸引父母的关注。对于这样的孩子来说,他们所坚持的事情是对是错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和父母“唱反调”的行为是否能够让父母将注意力转回到他们身上。也就是说,如果是出于这类缘由而故意和父母“唱反调”,那么说明根源的问题是,孩子“缺爱”了。
有一些父母比较强势,当他们发现孩子总和自己“唱反调”时,往往不会去考虑孩子行为背后的含义,而是直接采取“强权镇压”的方式,迫使孩子屈服在“家长”的权威之下。但很显然,这样的方法并不能真正解决孩子的问题,只会激化彼此之间的矛盾,让孩子内心更加痛苦和抗拒。
我的一个朋友就是个非常强势的人,喜欢把一切事情都掌控在自己手里。她有一个5岁的儿子,是个聪明活泼的小家伙。朋友对儿子要求一贯很严格,甚至还制定了一本厚厚的家规,详细规定了哪些事情不能做,哪些任务必须完成。
起初,朋友的儿子还算乖巧,但自从开始上学前班之后,朋友的儿子就开始和朋友“唱反调”了。虽然每次的结果,都是小家伙哭得稀里哗啦地屈服在朋友的淫威之下,但下一次,还是会坚持不懈地继续“反抗”。
后来有一次,备受“压迫”的小家伙和朋友大吵一架之后,居然还闹了一通离家出走。那一次的事情把朋友吓到了,也是因为那一次的事情,朋友才终于开始反省自己。
作为父母,不论孩子是出于什么原因和我们“唱反调”,我们最担心的其实都是孩子会不会为了和我们“唱反调”而故意做出错误的事情。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解决孩子喜欢“唱反调”的问题,消除他们对父母所产生的“敌对情绪”呢?
第一,与孩子交谈时,尽量避免用“不要”“不准”之类的词。
“不要做……”“不准做……”这大概是孩子最不愿意在父母口中听到的话了。人都有逆反心理,更何况是处于儿童秩序感敏感期的孩子呢!听到这样的字眼,只会越发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让他们更不愿意听从父母的意见。
第二,尊重孩子,做事之前先取得孩子的同意。
有一些父母性子比较急,每次让孩子去做事情的时候,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反馈,就会使用强硬的手段,“强迫”孩子行动起来。比如叫孩子吃饭的时候,孩子因为在玩电脑而没有及时回应,父母就会直接强硬地把网线或电源插头拔掉。而这样做的最终结果,往往就是一场大争吵的开始。
第三,退一步,让孩子有选择的空间。
在孩子“唱反调”的时候,父母越是用强硬的手段“镇压”,就越是容易引起孩子的反弹。“逆反心理”其实就像弹簧一样,你对它施加的压力越大,它就反弹得越厉害。相反,如果你能够主动退一步,给它留一些空间,那么在没有施加压力的情况下,“弹簧”自然也不会反弹。
所以,在孩子“唱反调”的时候,我们不妨退一步,给孩子一些缓冲的空间。比如孩子晚上不肯睡觉,我们就可以让他自己选择,是“听一个故事”之后就睡,还是“听两首歌”再睡。比起父母强硬的要求,这样有选择空间的方式显然会更容易被孩子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