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小小口才家都有强大的概括能力
只要不是缺少一些先天条件,或者是后天遇到过什么损伤,人都应该是会说话的。这是人与人之间最快、最简单的交流方式。但是,这人人都会说的话从不同人的口中说出来也不一样。仅仅是表达语言的意思这一点,就能看出人与人之间的巨大差别。有些人只用短短几句话,就能将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事无巨细展现出来。而有些人呢,洋洋洒洒,说了半天,写下来也能有几千字,却仍然表达不清楚一件事情。这其中的差别,就是概括能力的差别。
概括能力,看似简单,实际上要求却很高。不仅要听懂对方在说什么,还要提炼出这段话里最核心的几点,然后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将其复述出来。想要完成这三个步骤,就需要三种能力。
想要听懂对方在说什么,那就必须要了解对方语言中的每个词汇,即便不能完全了解,也要能根据语言中的上下文,大致知道对方想要表达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够理解对方在说什么,对方想要表达什么。
这是一种语言的规律,更是一种经常使用语言而产生的感觉。一旦这种感觉产生了,形成一种习惯,孩子以后接触其他的语种,也能够快速上手,接触到不同的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快速的举一反三。因此,家长要培养孩子多说话,即便是内向的孩子,也要让其多接触语言方面的东西。培养读书的好习惯自然不必说,看影视作品的时候,要求孩子不仅能听懂里面在说什么,更要让孩子多看字幕,看懂字幕,帮助孩子提高对语言的感觉。
提炼出一段话里的核心内容,是学校、家庭,都在一直培养的。在语文这一科目当中,提炼文章的核心思想,一直是经久不衰的题目。人们在描述某件东西,讲述某件事情的时候,会加入许多不相干的内容。这并不是能力不足的表现,而是因为真实的事情就是如此,回忆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一个人在说话的时候,总是三两句就能够完整地讲述自己的一段经历,那么是这段话已经在他脑海当中提炼过了,要么就是他在撒谎。只有谎言才是只有短短几个部分,而没有衔接过程和细节的。
想要培养孩子的概括能力,就必须要让孩子学会提炼一段话中的核心内容,提炼出一段话中的关键点。只有这样,才能迅速地取得语言当中的精华部分,概括出核心含义。形容、描述,并不是没有意义的,很多时候这些内容能够让语言变得更加美丽,更能拨动人的情感。但是,对于提炼语言的核心思想却是没有用处的。我们培养孩子的概括能力,的确是要剥掉语言华丽的外衣,但也不能让孩子认为这些东西是没用的。如果孩子认为美丽的描写,恰当的形容都是没有意义的,那这个教育过程就有些顾此失彼了。
最难的一步是将听到的话用更加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都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完成概括能力的最后一步也不遑多让。中国的文字、语言,博大精深,有时候,一个词就能概括一大段的形容,一个成语,就能让对方听懂你要描述的情感、过程、事物,一句歇后语,不仅能准确地形容事物的状态,更能起到让人忍俊不禁的幽默效果。
但是,这些简练的词汇、成语、歇后语,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学会,并且熟练运用的。这是个积累的过程,只有孩子越来越多认识这个世界,掌握越来越多的知识,阅读大量的文字,并且加以练习,才能熟练地使用这些东西。万事开头难,但总归是要开头的。既然要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从娃娃抓起,那么这一关就是必须要过的。
想要让孩子拥有强大的概括能力,不能急于求成,一定要有耐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孩子成人,让孩子拥有强大的语言能力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不能急着在几天、几个月里就能取得成效,要以年为单位进行。只要方法得当,日积月累之下,孩子一定能够拥有强大的语言概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