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观念的生成
面向传统的观念抽取,确立了设计观念在意蕴、构成与艺术风格上的大致方向。但并没有具体的指向,指引的是大体的类型风格或者内涵属性,犹如夜空中的北斗星远在星河,遥不可及,迷途的旅人能否在其若有若无的微弱星光下,通过指引而穿越迷雾和丛林,都不得而知。在平面设计中,对作品观念、风格的大致限定,相当于在绘画创作中朦胧走向的模糊指引,虽不明确却保证了创作风格主调的不偏离。
正是对传统文化的、民族化表现的语言风格的大致框定,让灵感的触角在传统的文化长廊里延伸,尝试与各种知识点触碰,看能否激发与碰撞出新的火花。虽然界定了某些方向,避免了在历史宝藏中漫无目的、无标准的搜寻,但创意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太多的不确定性。比如,设计基因的选择,符号元素的提炼再造,用何种造型语言、组织方式来实现民族化风格,使现实的设计要求与历史文化的语言表现融为一体,如何让形式与内容创意地结合到一起。在这些不确定的发散性思维活动中,生成的观念完全是过去所没有过的,民族化的语言表现只不过是观念在具体化、形象化上的样式而已。
例如,第二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暨学术研讨会标志(图3-4),首先从设计的主题出发,直接关注中国传统文化本原的符号—太极图,以太极图作为设计原型展开设计,从中引发新的理解和新的观念。通过与黄金分割的螺旋线的结合,生成了前所未有的半面墨色的太极鱼与螺旋线,一种新的圆与方的组合。这个标志的设计经过不同的优化与应用,内涵丰富,感人至深,形象地表明了东西方文化比较以及艺术与科学的对话关系。
图3-4 设计元素及应用
当代设计的迅猛发展,常常与各种新的设计观念萌生、完善有关,进而表现为各种设计理念和设计流派的演化、更迭、交替与转换,从而推动设计艺术向前发展。正是这些全新理解的设计观念与风格流派的推动,在设计范畴、设计形态、设计形式、设计语言、设计风格以及设计文化、设计美学等方面引起一系列的改革,具有深厚传统文化意蕴和符合现代设计需求的风格语言便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成为主流。可以看到,正是这些主流设计理念的广泛影响,使得不同领域的设计类型和表现风格,在同一理念的引导下呈现出某种特定倾向的语义特征,并决定着当代设计实践的基本面貌与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