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原理的依托:格式塔与视觉动力

第二节 视觉原理的依托:格式塔与视觉动力

在平面设计里,视觉语言并非只起着简单的图示和说明作用,而是通过为受众提供媒介和引导,在观念主题和受众之间搭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也就是说,平面设计中的画面形象并不等于观念主题中的形象,而只是提供给受众想象用的半成品,受众要利用版面元素、形象的引导,经过主观的加工想象,通过知觉的能动作用,才能接近主题中心(图4-4)。

图4-4 格式塔心理图形图

可见,视觉和视觉语言是平面设计关注的对象。一直以来,我们总想确定:民族化的视觉语言是如何结合视觉传达的基本原理来起作用的。这也是当下同样值得关注的学科问题。平面设计运用的是视觉语言,民族化的语言也是在此基础上的具有独特意味的表现形式。平面设计中语言形式和地方文化的结合,其依托的视觉原理是格式塔心理学,特别是完形等心理学原理。这也是平面设计在民族化表现中备受关注的重点。

由于“形”在早期被理解为物体的外在形态,是物体在外形、体积和空间上的变化反映,同时也是原型对象的客观存在,所以,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任何“形”都是人们经验中的一种组织或者结构,并且与视知觉有着密切的、主动的联系。也可以说,平面设计中最终的主题形象远远复杂和丰富于版面上可见的元素语汇,隐含的意象才是“设计师与观者共同创造的东西,是主观存在”。

作为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格式塔心理学也称为完形心理学。它于1912年在德国诞生之后,在美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格式塔心理学认为观察现象的经验是整体的或者完形的,强调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意识经验不等于感觉和感情等元素的集合。这些认知,都对平面设计的象征表现提供了很大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