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体系的类别规制
2025年09月26日
二、象征体系的类别规制
由于不同地区的历史文化不同,在神话传说、典故中逐渐形成不同的符号性形象,并且针对不同领域有不同的形象,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符号元素的集合。比如,在西域民族中,阿凡提几乎是传说中的智慧化身,火焰山是地域符号,“早穿棉妖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是对其气候早晚温差大的形象描述,菊声纹饰等又是其典型的民族纹饰符号。可见,特定的象征符号是民族文化的高度浓缩,既是古人经历漫长岁月后总结的审美经验和抽象程式,也是现代人得以回溯昔日历史沧桑的文化符号。因此,选用某一种传统文化符号元素,实际上表明了对某一文化的关注而弃置了其他选择,对该文化具有某种专属或者对话性的关怀,也是对该文化专有性、独特性的尊重,本质上体现了对文化历史的尊重。
再具体联系到中华文明的各个支系看,各区域的文化也有很大不同。如果以五行的东南西北中五个区域来看,中国东面沿海地区受渔猎文化、海洋文化影响,西面为山地、极地文化,南方为稻作文化,北方为草原狩猎文化,中部则主要是麦作文化。东部如齐鲁等地为儒家文化发祥地,对国家、社会规范化的系列符号较多。南部精耕细作,敦厚务实,造物多细腻巧妙,以复杂纤细的纹饰为特色。西部高山极地居多,生存条件残酷,信仰纹饰以简洁的宗教符号为主,吉祥为上。北方草原崇尚速度与力量,骁勇善战,多以掠食性的虎狼和杀生力强的猛兽的纹饰来凸显。中原文化得到四周文化交融而呈现出糅杂的特点。从不同区域呈现出的文化特征来看,不同的文化具有非常明显的地域特征。如果要通过图形图式与该地域文化取得密切联系的话,就要考虑图形符号的地域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