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化的理解

一、概念化的理解

概念化其实就是根据人们对事物对象的主观判断,把客观对象归纳、处理成最强烈印象的简单样式。原型对象经过不断的过滤、提炼和重组,在主体人心目中就只留下了那些主干的、骨骼的形象。正是这些简约的、大概的印象,代表了人们对对象最共性与最普遍的认可。比如“女人”这一概念在受众脑海中最迅速的反映,一般就剩下了具备女性特征的形象,而不是某一个具有高矮肥痩等体貌特征和职业特点的女性。

在“龙门美术培训”的标志设计(图3-4)中,所采取的鱼的印象并不拘泥于“鲤鱼跳龙门”中鲤鱼的真实外貌特征,而是从鱼的跃动姿势出发,只要能反映鱼的概念化形象就可以了。在具体的处理中,鲤鱼的鳍、须等较为琐碎的部分,妨碍了观众对鱼身轮廓线的流畅阅读,故舍去。甚至由于鱼尾中复杂和细密的针状物组成,形状较难概括处理,于整体形象而言也可有可无,故也干脆删除。在整个跃动的鱼的形象中,就只留下了精神饱满的鱼眼、鱼头部分,还有中部矫健有力地跃动的腰身。这样一来,在概念化原则的指导下,个性化的、具象的鲤鱼已不复存在,而得到了一个大众熟识与容易认知、记忆的“鱼”。面对仅存共性特征的鱼,受众可以迅速辨认对象而跳过分辨个性特征的环节,缩短信息读取的时间,而直接由共性信息指引到象征意义的领域,从而保证了信息沟通的高效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