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符号的层级次序
2025年09月26日
一、形象符号的层级次序
中国传统上是一个非常注重系统规划的国度。例如,自商周以来,社会上就对职业等做了各种划分,使各个行业和职位各司其职、层层分化,并据此建立了严密的等级系统,并使之视觉化和系统化。比如皇室、诸侯等不同级别用数量不同的鼎,车马乘驾与舆服的颜色都有层次不同的限定,不同的阶层有着不同的形制。与此同时,儒家对社会稳定有序的“礼”的倡导和追求,更进一步系统化。及至明清时候,系统性体系有了更直观的应用,文官朝服上的补子一律饰以儒雅清秀的飞禽(如鹤),而武将的补子则以孔武有力的走兽为装饰,如熊虎之类。朝服补子所饰的动物形象,根据人们普遍认可的禽鸟和走兽在自然中的力量地位排序,划分为九个等级。如清文官为: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大雁,五品白鹏,六品鸿鹤,七品鸿漱,八品鹌鹁,九品练雀。武将:一品麟麟,二品狮,三品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七品、八品是犀牛,九品海马。另外,御史与谏官均为獬豸,等等。
可见,利用传统符号元素的多样性与民族个性形成层级关系,在设计思维的规律与形式、设计思维的实践方法与规范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平面设计按照传统符号元素的序列,按层次递进关系相应地表现到民族化的设计语言当中。同时,通过想象、类比感知的相似特性,经过对传统符号元素、纹饰、模型的概括加工,构建对应的层级序列,形成表现语言诸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如此一来,设计元素远非相互孤立地发挥作用,而是表现为由小到大、从下至上的动态的、序列关系,其整体也表现为一种跃动和有序的系统感染氛围。这种设计思维的系统处理和序列安排,是民族化风格表现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