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换—单元局部的替代

一、置换—单元局部的替代

在设计中,首先确立能负载、象征和表达现实主题内涵的符号形象,在图形条理化统一处理的基础上,选择某一部分或者局部,置换成具有历史文化含义或者象征意义的形式,让受众借此而引起丰富的联想,把现实主题的想象引向历史文化时空,也把历史文化的深厚内涵与古朴气息来感染、充实和影响现实主题。如此一来,整体的完整与局部的变异,现实的功能性与历史文化的情感性,信息的传导和观念的泛化,和谐与突变等,一一交织在一起,带给受众极强的视觉震撼和心理体验。

1.三维置换二维

在包装设计的“中秋礼盒”中(图3-7),就是把“月”字中的两横笔画,置换成三维立体的实物—纽扣。这样一来,把笔画的扁长形换成了正圆形,笔画的色泽单一换成了纽扣扣眼的对称和线、点的装饰。通过这样的置换处理,在统一中取得了出乎意料的变化,同时又形成了合情合理的夸张装饰。创意是新颖的,结果是合乎自然的,主题诉求得到了功能性与艺术性的相融表现。

图3-7 中秋礼盒

民族化表现要加大对分解与重构手法的关注度,解读和重组以往的意象模式,以便给平面设计带来一定程度的模糊性和多义性。这样一来,消除现代主义设计中的冷漠、理性,将后现代主义中的反叛、颠覆特性作为一种在设计细节中采用的调侃手段,同时从颜色、肌理上置换成具有民艺色彩的处理,以强调非理性因素,从而取得一种设计中的轻松和混搭效果。

2.古典置换现代

传统图案纹饰强调形态上的美观和内容上的隐喻。为了使设计主题与过去发生联系,部分后现代主义设计运用了众多隐喻性的视觉符号,强调了设计的历史性和文化性,肯定了传统纹饰对于平面设计的象征作用,装饰元素重新回到平面设计中,装饰意识和思维方法比现代主义又有了新的拓展,特别是区域文化、小众意识和少数民族艺术构成的新意趣,成了后现代主义设计之后的重要设计倾向。后现代设计运动之后的装饰性为多种风格的融合提供了一个多样化的环境,使不同的风貌并存,以这种多元化发展的形式为民族化的语言表现提供了生长、发展的土壤。

3.多样置换单一

除了对传统图形的重构外,对图形符号的肌理质感进行更新处理,特别是赋予一些现代特质的质感处理,把传统纹饰符号的单一颜色置换成具有现代意义和科技属性的肌理质感,比如光感的渐变,金属的拉丝之类的质感,总之是以不同的置换手法,消除或者减弱传统图案的原有属性,以多样性变化替代单一规整,可见《新民族图形》(寻胜兰)与《菜刀温暖》(赵清设计,图3-8)等。

图3-8 菜刀温暖

当下设计的多元化语境下,新旧融合、兼容并蓄的设计取向有着较大的生存空间。民族化设计并不是简单地恢复以往的设计风格,而是把眼光投向被现代主义运动摒弃的庞大的传统文化体系中,承认历史的延续性,强调从传承中创新,有目的、有意识地挑选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有意义的东西,对传统设计思想体系和经典设计进行学习借鉴,以形成新的设计理念。

可以看出,置换不仅仅是追求异样的视觉效果,更在于为设计主题增添不同的内涵。这是由现当代设计需求的多元性和复杂性所决定的。样式特别、内涵丰富的民族化设计对受众的视觉冲击是全方位的,在心理体验层面上也带来了和谐统一和异质多样的文化意向,平面设计的本土化只有在“异样事物”中寻找独特性,才会获得学科的丰富性和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