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清贞儿科学术经验传承辑要》简介
《刘清贞儿科学术经验传承辑要》这本书是由.刘清贞,崔文成主编创作的,《刘清贞儿科学术经验传承辑要》共有449章节
1
编写委员会
主 编 刘清贞 崔文成 副主编 郑三霞 浦源远 康凤斌 徐 鑫 张敏青 刘黎卉 编 委(按姓氏笔画排序) 于水灵 万小莘 王 刚 王 娜 王 艳 王 萍...
2
内容提要
该书介绍了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刘清贞五十多年的学术思想和临证实践经验。书中汇集了刘清贞幼幼济众之从医历程、对儿科病证独到的见解和学术特色、常用治法、临证经验、方药...
3
刘清贞简介
刘清贞,女,1939年生,山东省济南市人,1959年考入山东中医学院(现山东中医药大学),1965年毕业后分配到济南市中医医院儿科,从事临床、科研、教学工作,至...
4
前 言
刘清贞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成立于2014年8月,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中医药人教发〔2014〕20号)的要求,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
5
目录
目 录 编写委员会 内容提要 刘清贞简介 前 言 从医历程 一、杏林梦,少时萌 二、父之愿,女儿圆 三、路之遥,恩师导 四、医之经,学不厌 五、薪火传,多贡献 ...
6
从医历程
刘清贞...
7
一、杏林梦,少时萌
我自幼体弱多病,有一次发高烧,嗓子肿痛化脓,多处寻医,好几天仍高烧不退,昏睡。后来听母亲说当时都吓坏了,因为早先有一个大我两岁的姐姐就是高烧昏迷,不几天就没了。...
8
二、父之愿,女儿圆
我父亲原是农村人,读过几年私塾,十几岁时跟老乡闯关东,三十多岁回山东在济南落户定居。父亲从亲身经历中悟出一个道理:“想有作为必须要有文化,有文化就能改变人的命运...
9
三、路之遥,恩师导
我心目中最崇拜和敬仰的有两位恩师。 第一位恩师是王传吉老师。王传吉老师是山东省著名中医儿科专家,享有“王一付”“小儿王”的盛誉。我初到山东省立医院中医科实习,很...
10
四、医之经,学不厌
入学后,老师讲的第一部经典就是《黄帝内经》,初学时像听天书一样,字义词句、古典术语太难理解,只有硬着头皮往里“闯”,理解的要背,不理解的也要背诵,没有捷径可走,...
11
五、薪火传,多贡献
回顾五十多年的杏林之路,诊治过的孩子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有的已长大成人,或已为父母,当他们领着自己的孩子来看病时,总会对孩子讲:“这就是当年给你爸爸妈妈看病...
12
学术特色
...
13
一、热爱儿童
从事儿科临床工作,最主要的是要充满爱心,同时要熟练运用中西医儿科基础知识和临床应用技术;掌握婴幼儿和儿童的生理特点、病理变化以及诊疗的特殊性。...
14
二、精益求精
对技术要精益求精,活到老,学到老,向文献资料学,向同行学,向患儿及其家长学,在科研中学,在培训中学。“功夫在诗外”,要利用一切机会学习,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提...
15
三、善于学习
学习态度要认真,善于运用新科技;学习精神要刻苦,善于取精华去糟粕;学习方法要严谨,善于及时总结新经验;学习要扎实,善于取长补短。熟知儿科学发展简史,掌握小儿脏腑...
16
四、讲究艺术
在医疗服务中讲究艺术,千方百计地满足患儿及其家长们合情合理合法的需求,使他们放心满意。行医准则是: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17
五、治病求本
诊断小儿疾病务求明确,治疗小儿疾病要求抓住主要矛盾,治病必求其本,及时、准确、恰当地选用中西医疗法,本着能调不药、能外不内、能中不西、先中后西、中西结合的原则,...
18
(一)对外感热病主张祛邪解毒为主
从温热与湿热着眼,兼顾体质禀赋及有无积滞湿阻痰瘀脓,宗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立清热解毒护阴与化湿清热解毒两大法门,用药以轻疏灵透为主。临床宜灵活施治,用药应审...
19
(二)对外感六淫为病主张表里双解
据表证、里证孰轻孰重而选方用药。六淫中以小儿穿着过暖,汗出感受风寒者居多,刘老多宗张仲景《伤寒论》立法用药,但强调小儿体禀纯阳,易于化热,即使感受风寒,每易郁而...
20
(三)对气血痰食为病,推崇张从正的攻邪论
主张重在防治乳食积滞,祛除湿阻痰饮,主张小儿慎用补法,以期邪去正安。小儿气血痰食为病,重在乳食积滞。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需大量的水谷精气来供养,但又脾常不足...
21
(四)对小儿脏腑功能失调为病,常讲“三不足二有余”
主张脾以健运为贵,重在醒脾化湿;肺以宣畅清肃为要,重在祛痰顺气;肾常虚,宜补不宜泻;心肝常有余,宜泻不宜补。 小儿肺脾不足,易感外邪而成温病;胃强脾弱,易积滞湿...
22
(五)主张脾以健运为贵
重视醒脾之法,用以治疗脾运失健而脾气不虚者。运用各种方法以祛除积滞湿阻、痰饮血瘀等实邪之困遏,恢复脾气健运之功能,即为醒脾。刘老谓脾居中州,喜燥恶湿、喜芳香而恶...
23
常用内治法
...
24
一、疏风解表法
用于外邪侵袭所致的表证,以辛凉解表为多用,方如银翘散、桑菊饮、感冒一号、辛凉通方、柴葛解肌汤等,辛温解表法较少用,方如荆防败毒散等。...
25
二、清热解毒法
用于邪毒所致的实热证,方如乳蛾解毒汤、黄连解毒汤、普济消毒饮、葛根芩连汤、龙胆泻肝汤等。...
26
三、通腑泄热法
用于肠胃积热证,方如凉膈散、牛蒡瓜蒌汤等。...
27
四、和解法
用于邪在半表半里证及肠胃不和证,方如小柴胡汤、半夏泻心汤等。...
28
五、清热养阴法
用于热毒伤阴证,方如青蒿鳖甲汤、秦艽鳖甲汤、银翘汤、益胃汤、竹叶石膏汤、沙参麦冬汤、生脉散、加减葳蕤汤等。...
29
六、止咳法
用于咳喘证,有宣肺止咳、清肺止咳、泻肺止咳、通腑止咳、利湿止咳、利咽止咳、润燥止咳、化积止咳、祛痰止咳、清热祛痰、养阴止咳、敛肺止咳等法。...
30
七、定哮平喘法
用于哮喘。散寒定喘用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等;清热定喘用厚朴麻黄汤、定喘汤等;补肺健脾纳气用固本咳喘片、玉屏风散、六君子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