芩连二陈茵栀方治疗食郁湿热证
芩连二陈茵栀方:黄连10g,黄芩10g,栀子10g,柴胡10g,青蒿10g,牡丹皮10g,浙贝母10g,茵陈10g,车前子10g,郁金10g,菖蒲10g,半夏6g,陈皮10g,茯苓10g,甘草6g。
食郁湿热证:患儿多表现为长期发热,低热起伏,午后较著,形丰体胖,舌红苔厚黄腻或花剥,脉滑或数。
芩连二陈茵栀方以清热化湿、行气祛痰、和胃健脾为法,方中黄连清中焦湿热为主药,辅以黄芩清上焦热、栀子清解三焦郁热、柴胡解半表邪热、青蒿透达里热、牡丹皮凉血透热、浙贝母化痰解上焦郁热、茵陈化浊清中焦湿热、车前子利水清下焦湿热,佐以郁金行气凉血解郁、菖蒲芳香化浊通窍、半夏燥湿降气和胃、陈皮行气燥湿健脾、茯苓健脾益气渗湿,使以甘草调和诸药,共奏清利三焦、达里透表、行气凉血、化痰开郁、和胃健脾、疏解湿热之功。
【病案举例】
黄某,男,10岁。1999年3月11日初诊。低热2个月余。初起发热,体温37.1~37.5℃,难以入寐,烦躁不安,尿频口渴,饮多尿多,伴夜汗多、身热,21时~次日1时汗出,1时后汗止身凉,大便如常,不泻不干。曾在当地医院及省立医院查血常规示正常范围,尿沉渣见少量白细胞,心电图示正常范围,心肌酶谱示CKMB增高,心脏彩超示心内结构无异常,胸片示支气管感染,鼻窦片示副鼻窦炎,曾予多种抗生素及中西药物治疗未效。既往有心肌炎史,扁桃体已于1998年6月摘除。否认药物过敏史。患儿形丰体胖,神清,精神好,咽红,双肺呼吸音粗,心率96次/分,舌红苔黄厚腻、尖边赤剥,脉滑。证属湿热内蕴。处方:陈皮10g,茯苓10g,半夏6g,黄芩10g,黄连10g,菖蒲10g,郁金10g,柴胡10g,茵陈10g,牡丹皮10g,浙贝母10g,栀子10g,车前子10g,青蒿10g,甘草6g。5剂后症状消失。
【按语】目前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供给小儿的饮食物日渐丰盛,家长们惟恐孩子吃不饱而影响生长发育,故多采取勉强孩子进食、填鸭式进食等方式,加上小儿胃强,乳食不知自节,故每易过食,然小儿脾弱,运化不及,水湿易停滞于内,而体属纯阳,易于化热,多成食郁湿热证。在治疗过程中,首先告诫患儿及其家长要节食,以复脾胃运化之机,其次从芳香化浊、行气化湿、苦寒清热着手,或消食导滞,或化湿祛痰,或利湿行瘀,若见表证且苔薄黄腻者,每予菖蒲郁金汤合平胃散、二陈汤;见里证且苔黄厚腻者,多予芩连二陈汤合蒿芩清胆汤化裁;即使见有花剥舌、地图舌或苔黄燥者,初期也不予滋阴之品,而是径清湿热,湿热一去则阴可自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