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之遥,恩师导
2025年08月10日
三、路之遥,恩师导
我心目中最崇拜和敬仰的有两位恩师。
第一位恩师是王传吉老师。王传吉老师是山东省著名中医儿科专家,享有“王一付”“小儿王”的盛誉。我初到山东省立医院中医科实习,很紧张又胆怵。王传吉老师和蔼可亲,鼓励我说:“不要紧张,只要谨慎行事,认真观察,灵活辨证,大胆用药,就能收到好的效果!”王老师不善言谈,但熟读经典,背诵如流,令我敬佩不已,是我学习经典的楷模。王老师谦虚谨慎,不夸功自大,尊重同行,还时常对我讲一些临床教训,让我引以为戒,少走弯路。在跟王老师的实习过程中,我学到了老师的一些医术,更学到了老师的崇高医德,为以后独立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二位恩师是刘东昇老师。我大学毕业分配到济南市中医医院儿科工作,仰慕已久的刘东昇老师竟成了我的同事和老师。他一生专攻中医儿科,医术非凡,誉满泉城,大多一剂药见效,再诊者极少。刘东昇老师整理的小儿常见病验方有几十个,疗效显著,深得同道的好评。我刚参加工作就遇到了名医刘东昇老师,真是万幸!刘东昇老师言传身教,我就刻苦学,用心记,仔细揣摩。在初用刘东昇老师验方时心里没底,下班后就到患儿家里走访,了解病情变化,观察疗效。亲身体验到老师的验方名不虚传,其方辨证细腻,用药有据,选方有度,灵活有序。
俗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走好自己的路,须刻苦努力,付出代价。不但要向老师学,还要向同道学,向书籍杂志学。为了参加在上海中医学院(现上海中医药大学)举办的全国中医儿科高级师资培训班,我把两岁的女儿留在家里由她父亲带着,结业回家时女儿竟不认识我了,心里难免有些酸楚。我无怨无悔,有得必有失。此次培训使我眼界开阔,思路明晰,结识了许多良师益友,为行医之路增加了新的动力!
1967年刘东昇处方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