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外感热病主张祛邪解毒为主
从温热与湿热着眼,兼顾体质禀赋及有无积滞湿阻痰瘀脓,宗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立清热解毒护阴与化湿清热解毒两大法门,用药以轻疏灵透为主。临床宜灵活施治,用药应审慎果敢,以中病为准,一般不宜久攻或峻补。
认为“毒”是发热的主要原因,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劳倦是其主要诱因,积、滞、湿、饮、痰、瘀、脓等既是病理产物,又可成为发热的原因,对小儿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多按温热病论治,宗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小儿纯阳,无须益火”及叶天士“襁褓小儿,体禀纯阳,所患热病居多”之说,多采用卫气营血辨证;对小儿消化道感染性疾病多按湿热病论治,宗薛雪“太阴内湿,湿饮停聚,客邪再至,内外相引,故病湿热”之说,多采用三焦辨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