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风温)的诊疗经验
2025年08月10日
(一)小儿肺炎(风温)的诊疗经验
小儿肺炎(风温)是由感受温热毒邪所引起,由口鼻而入,首先犯肺,引起肺卫表证和肺气不宣证,顺传则邪毒入于气分,或热毒闭肺,或痰热壅肺,或热结大肠,病势较轻;逆传则邪毒侵心,入于营分、血分,或热动肝风,或心阳虚衰,病势较重;后期因邪热久留,多致肺胃阴伤。
肺卫表证:症见发热、咳嗽、流涕、喷嚏、咽痛、头痛、舌红苔薄等,宜辛凉解毒、疏风止咳,常用方如银翘散、桑菊饮加减。
肺气不宣:症见喘咳、发热、气促、痰少、舌红苔黄等,宜宣肺止咳、清热解毒,常用方如麻杏石甘汤加减。
热毒闭肺:症见高热持续不退,或有咳喘痰鸣,舌红苔黄或厚,脉滑数。宜清热解毒、清肺止咳,常用方如三黄石膏汤加减。
痰热壅肺:症见咳嗽喘促、痰鸣痰黄、舌红苔黄厚,宜清热宣肺、豁痰止咳,常用方如苏葶麻贝汤、麻杏石甘汤合苏葶丸加减。
热结大肠:症见咳嗽痰鸣、大便秘结、口气秽浊、舌红苔黄厚或燥,治宜通腑解毒、泻肺止咳,常用方如凉膈散、解毒承气汤加减。
热动肝风:症见发热咳嗽、气促痰鸣、抽搐惊厥等,治宜清热开窍、息风止痉,常用方如羚角钩藤汤加减,并配用对症疗法。
心阳虚衰:症见突然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呼吸浅促、虚烦不安、右肋下瘀块、脉细微虚数等,治宜回阳固脱,常用方如参附龙牡汤、生脉散等,并配合西医对症疗法。
肺胃阴伤:症见干咳无痰、口唇樱红、舌红苔少、脉细,治宜滋养肺胃、润肺止咳,常用方如沙参麦冬汤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