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
例1:姚××,男,20岁。1981年5月16日入住我科。患者于4年前不明原因出现头昏、乏力、食欲缺乏、面色发黄等症状。近2年来反复腹泻多次,曾用合霉素治疗。近1个月来症状加重,且伴畏寒、自汗、盗汗、口干多饮、小溲短赤、下肢浮肿等症。证见:舌质淡、舌体胖大有齿印,苔薄白,脉大无力,双尺脉弱。面色萎黄,结膜苍白,口唇色淡。化验:血红蛋白78g/L,白细胞4×109/L,血小板90×109/L,网织红细胞0%。骨髓检查:增生活跃,粒:红=28.1:1,红系明显减低,仅占2.8%,诊断为纯红再障。中医辨证为脾肾两虚、精血不足。治宜滋阴补肾,养血填精,健脾益气。予“益肾丸”治疗50d,诸症缓解,血象和骨髓象均达到明显缓解,出院观察。
例2:贺××,女,35岁。1981年6月3日入院。患者于2年前置避孕环后月经量多,后渐感头昏、乏力、面黄。半个月前感冒致上述症状加重,且伴口干欲饮,五心烦热,腰膝酸软,盗汗、心悸等症。舌质淡、苔薄白,脉数,尺脉弱。面色萎黄,结膜苍白。化验:血红蛋白48g/L,白细胞、血小板正常,网织红细胞0%。骨髓增生活跃,粒:红=18:1,红系占4.2%。
中医辨证为肾阴虚损,气血不足。西医诊断纯红再障。用益肾丸治疗124d,达临床缓解出院。
以上2例临床症状均有头昏、乏力、面黄、心悸、气短、盗汗、口干欲饮、五心烦热等虚劳之证。肾为先天之本,肾精耗损是造成虚劳的主要原因。例2月经过多、精血内耗,冲任虚损,导致肾虚,精血亏乏,血虚诸证出现。《灵枢.决气篇》云:“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例1反复腹泻,导致脾气虚,血无从生化,故亦见血虚之证。
所以本病的主要病机是脾肾功能失司。脾肾相互资生,精与血相互影响,精血同源,精为阴之质,血为阴之物,精血不足则阴虚。《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于味。”《难经》云:“损其肾者,益其精。”所以该病治宜补肾填精,健脾益气。益肾丸有资肝肾,敛精气,补阴血,治阴虚血枯之效。且有健脾益气,活血散瘀之功。该方药味虽繁,但组方严谨,以丸剂缓进,可奏脾肾双补、充裕精血之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