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
2025年08月10日
【浅析】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慢性复发性以肢体远端中小动脉和静脉炎性病变为特征的血管闭塞性疾病,主要侵犯四肢血管,尤以下肢多见。与中医文献中记载的“脱疽”相类似。如《外科启玄》脱疽记载:“足之大趾、次趾或足溃而脱,故名脱疽,是脾经积毒下注而然,赤色,先肿痛及不痛……若色紫黑者急斩去之,如黑上至踝骨不治。”又如《外科正宗》脱疽论载:“夫脱足者,外腐而内坏也,此因平时厚味膏粱,熏蒸脏腑,丹石补药,消烁肾水,房劳过度,气竭精伤……凡患此者,多生于手足。”
本病多发生于20~40岁男性,临床表现为患肢缺血,冷痛、麻木、间歇性跛行,足背动脉波动减弱或消失。若受累动脉完全闭塞,患肢可发生溃疡或坏疽。本病发生机制多认为是小动脉痉挛和血栓形成,进而血管闭塞,使局部缺血。吸烟是致病的重要因素。中医认为,本病系脾肾两虚,阳气不足,气血虚损,加之外受寒湿之邪,以致气滞血凝,经脉阻滞,四肢得不到气血濡养,发为脱疽。本病治疗在早期,阳虚寒凝,血瘀阶段,宜温阳散寒、益气活血为重。
本方用附子、肉桂、姜炭、白芥子、鹿角霜等温阳散寒;当归、丹参、牛膝活血化瘀;黄芪、当归、熟地温补气血;鸡血藤补血行血;水蛭破血通络。全方组成以温补阳气及气血为主,阴破阳回,寒凝消散,血脉自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