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种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异常的综合征。其特点为贫血,可伴有感染和出血;血象可呈全血细胞减少,或任何一系及两系血细胞减少。骨髓象呈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三系血细胞有病态造血,原始粒细胞或早幼粒细胞可增多。该病原发性病因未明,继发性与某些血液病、毒物、放化疗有关。在外因作用下,骨髓造血干细胞呈恶性克隆生长,骨髓呈无效造血状态。部分患者经治疗可维持缓解,部分患者会发展为白血病,所以说该病实为白血病前期状态。
祖国医学无“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病名,据其临床表现,应属于中医学的“血证”“症积”“虚劳”等范畴。中医认为本病是由于素体正气不足,后天营养失调,情志抑郁,致使精亏血虚,正气虚损,又感受理化、生物等毒邪所伤,终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俱虚,其中以肾虚为主。肾藏五脏六腑之精气,藏精化血,肾虚致化血之源枯竭,正气不足,毒邪趁虚入髓,诸证变生,形成正虚邪实、虚实夹杂之证。故中医治疗在疾病的早、中期应扶正培本为主,兼以祛邪。疾病发展至晚期,热毒炽盛,成为实证为主的危证。早、中期患者常以肾虚为特征,偏肾阳虚者表现为面色㿠白,形寒肢冷,便溏,小溲清长,腰膝酸软;偏阴虚者表现为阴虚内热及动血现象,如低热,五心烦热,出血等;晚期热毒炽盛,证见憎寒壮热,高烧不退,头身疼痛,口渴喜饮,烦躁不宁,便干溲赤。
方药一为大补阴丸加味,用于肝肾阴虚,真阴不足患者。肾中水火本为相济而生,肾水一亏,则相火失制,乃生虚热之症。方中以熟地、龟甲、女贞、枸杞、山茱萸、旱莲草滋补真阴,潜阳制火;知母、黄檗苦寒,清泻相火以坚真阴。以上诸药共有培本清源之功。菟丝子、补骨脂、肉苁蓉补肾中之阳,以达阳中求阴,阴阳互生。本病早期虽以虚为主,但仔细诊察仍有实证表现,邪毒侵袭必生邪热。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金荞麦清热解毒,以防病变向纵深恶化。纵观全方,以滋补肝肾为主,兼以清热解毒,即攻补兼施之策。
方药二为右归丸加味,适用于肾阳虚损者。方中附子、肉桂、杜仲、菟丝子加血肉有情之品鹿角胶,均为温补肾阳、填精补髓之品,有培补元阳之效;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子滋阴益肾,为阴中求阳而设为清邪毒所生之邪热,又用蛇舌草、半枝莲、金荞麦、藤梨根清热解毒。培本不忘祛邪,才能使病趋稳定,不向危症转化。全方组成,既温补肾阳,又填精补血滋阴,并兼以清泻邪毒,是攻补并进之方。
方药三用于热毒炽盛阶段,正气渐衰,邪气渐张。方中蛇舌草、半枝莲、虎杖、龙葵、金荞麦、藤梨根、青黛、山慈菇清热解毒,散结抗癌;水牛角、生地、丹皮凉血;邪毒阻滞气血之行,必致血瘀,故用莪术、姜黄活血化瘀抗癌;又以当归、黄芪扶助渐衰之正气。全方有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抗癌之功效。
我们团队自1984—1995年收治该病19例,分析认为本病为正气不足,毒邪侵袭,内生邪热,变症丛生,以热毒为主要病机。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均加用清热解毒抗癌药物,如白花蛇舌草、半枝莲、龙葵、虎杖等。19例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辨证为热毒炽盛型用犀角地黄汤加减,湿热内盛型用茵陈四苓汤加减,气阴两亏型用生脉合六味丸,肝肾阴虚用大补阴丸加味。结果缓解2例,进步10例(论文发表于《西安医科大学学报》,1995(1):94)。此病为难治性疾病,现代医学也缺乏满意疗法;中西医结合治疗无疑是提高疗效的较好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