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德的涵义
道德,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熟悉的一个概念,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从幼儿园、小学到中学、大学,到参加工作以后,“道德”这种社会现象随时都出现在我们身边。诸如:
公共生活中,在公共汽车上,一位男乘客因刹车站立不稳,碰到旁边女乘客。女乘客当即厉声斥责:“什么德性!”如何处理?男乘客幽默地解释了一句:“对不起,这不是德性,是惯性。”大家一笑,紧张的气氛立刻缓和了。
职业生活中,某年某城关供电所,在配电安装中,因匆忙安装,不检查、不计算、不试验,使新装的配电变压器运行10多个小时就烧毁,导致一民房着火,1人死亡,7人受伤。这既是技术、能力问题,也是职业道德责任感问题。
家庭生活中,对老人有的人是尊敬赡养,有的人是嫌弃不管;夫妻之间有的是互敬互爱、携手相扶,有的是朝三暮四、“彩旗乱飘”。不同的道德意识,将有不同的道德行为。
那么,究竟什么是道德呢?
(1)道德是约束人们行为、调整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人们生活在社会里,从事着各种活动,形成了复杂的社会关系。在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中,往往会发生意想不到的矛盾。为了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必须对个人的行为加以适当的约束,以保障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在阶级社会中,国家除了凭借政治、法律等强制性手段外,大量的还需要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来约束人们的行为。道德作为行为准则,就是指引人们怎样选择自己的行为,怎样调整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培养什么样的人格,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2)道德又是评价人们思想行为善恶、荣辱的评价标准。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经常进行着道德评价活动,就是通过社会舆论或个人心理活动等形式,对他人或自己的思想行为进行是非、善恶、荣辱的分析判断。如人们评价和判断谦虚诚信、忠于职守、勤劳节俭、团结互助等思想行为是光荣、高尚、道德的;而损人利己、粗言恶语、欺诈狡黠等思想行为是耻辱、卑劣、不道德的。这种道德评价中,人们都是以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准则作为评价标准的。
因此,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给人们提出的调整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评价人们思想、行为善恶、荣辱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