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内涵
1.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涵义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在职业活动中的体现,是社会主义社会从事各种职业的劳动者都应遵守的职业行为规范的总和。
深入理解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涵义,我们应该认识到,社会主义的职业道德不是一种独立的社会道德规范体系。在社会性质上,它从属于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的一个部分和层次。它是结合职业活动特点,以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和规范为指导,把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和规范在职业活动中具体化。它与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和规范是个性和共性、特殊和普遍、具体和一般的关系,是引导社会主义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正确处理个人、职业、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
2.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以集体主义作为基本原则。其具体内容就是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集体主义贯穿于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之中,成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因为在社会主义社会,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根本上是一致的。这种一致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1)社会主义集体利益是由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构成的,任何集体利益都不能脱离其成员的个人利益而独立存在,离开了劳动者和大多数成员的个人利益,就谈不上集体利益。因此,集体利益归根到底要保障劳动者和大多数成员的个人利益的实现。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强调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不能否认个人利益。
(2)社会主义的集体利益是社会成员的个人利益赖以实现的基本条件和根本保证。集体利益的扩大和加强,是个人利益得以实现的前提。集体利益的发展,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增加,劳动者的物质文化需要才可以得到更多的满足。对集体利益的任何损害,都会转化为对集体成员个人利益的损害。同时,集体也为个人提供学习、工作的条件,是个人全面发展的舞台。因此,集体的兴衰成败,必然影响到每个成员,集体的利益和幸福是个人利益和幸福的基础。
3.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核心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核心。把为人民服务作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核心,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和特殊的道德意义。它是社会主义社会经济、政治关系和崭新的人与人的关系的集中体现,是新旧职业道德的根本区别。社会主义社会消灭了剥削,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人民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处于主人翁的地位,人与人之间是一种平等互助、团结友爱的新型关系。为人民服务,正是巩固和发展这一崭新人与人关系的需要。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不论哪种职业,都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组成部分,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作为一个工作人员,不论从事什么样的职业,都是为人民服务。每个人的岗位虽然不同,但人人都是服务对象,人人又都是为他人服务。尽管职业不同,为人民服务的内容和方法不同,但都应该关心、爱护和帮助人民,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职业实践的出发点和归宿,把它落实到为职业对象的服务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