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岗敬业的具体要求

二、爱岗敬业的具体要求

爱岗敬业的道德规范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其内涵逐渐丰富,具体要求也在不断充实。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爱岗敬业的具体要求是:树立职业理想、强化职业责任、提高职业技能。

1.树立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是指人们对未来工作部门、工作种类的向往和对现行职业发展将要达到的水平、程度的憧憬。

职业理想是人们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社会化过程中,随着知识、兴趣爱好和身心的发展逐渐形成的。它有初级、中级和高级三个不同层次。初级职业理想是人们对职业的最初动机、最低要求,把工作、劳动只是作为维持自己和家庭生计的谋生手段。这是职业道德的基本层次。中级职业理想是人们个性特征的一种反映,是希望工作适合个人能力和兴趣,能发挥并提高自己的素质。高级职业理想是人们道德的升华,即把工作与社会责任、与为人民服务联系起来。职业理想的三个层次虽有区别,但它们可以在一个人身上同时存在并行不悖。我们肯定前两个层次的职业理想,但更鼓励倡导树立高层次的职业理想。

2.强化职业责任

职业责任是指人们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所应承担的特定的职责,它包括应做的工作以及应承担的义务。职业责任是职业活动的客观规定和要求,当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对职业责任表现出不同的态度和履行行为时,就是人们的职业道德责任了。

职业责任有明显的特点:第一,它具有明确的规定性,职业责任一般为社会所公认,是职业活动者从业前就必须明确的;第二,它与劳动者利益有直接关系,职业活动中承担职业责任的大小和完成的好坏程度,决定劳动者的利益获得;第三,它具有法律和纪律的强制性,从道德的角度来讲,职业责任要求人们自觉履行;从法律和行政纪律的角度来讲,职业责任是必须履行的,一旦不履行职业责任造成事故,将受到企业行政规章制度的处理,或受到法律的制裁。

从业人员要增强职业责任,一方面应自觉学习理解与工作相关的岗位职责和规章制度,在内心形成自己的责任目标,转化成自身的职业责任感,即职业道德责任;另一方面应在职业实践中经常自觉对照履行职业责任,并对照职业责任检查、调整自己的职业活动行为。

3.提高职业技能

职业技能也称职业能力,它包括从业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业务处理能力、技术技能以及与职业相关的理论知识。

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水平如何,直接关系到职业活动的质量和效率,关系到对社会和企业的贡献的大小,决定着自己人生价值实现的程度,它是发展自己和服务人民的基本条件。

从业人员要提高职业技能,首先,要打好能力基础。就是博学深钻理论知识,积累经验,将学习、思考、实践结合起来,把知识、经验转化成技能。因为职业技能是知识、经验经过概括和类化的结果,是在获得知识、经验的熟练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其次,要在实践中锻炼提高专业技能,包括生产与工作的方式方法,对设备设施与材料的认识运用,对问题的分析、抽象、概括、判断、决策与评价等。

案例 北京市供电公司左安门变电站站长屈桂琴,在1994年一次1号变压器停电堵漏处理缺陷时,工人操作中拉开带着10k V 4号母线负荷的主开关201后,红灯灭,绿灯亮,指示201已拉开。但在检查201拉开关时,发现201开关机构分合闸指示在分与合之间。当时,屈桂琴没有轻易放过这一现象,果断停止拉开201—2刀闸的操作,并与调度协商采取其他方式完成了停1号变压器的操作。检修人员到现场后,用撬杠将201开关撬出,发现结构中的一根拉闸弹簧从根部断落后卡在了小车开关底盘上,致使开关机构无法断开。如果当时继续操作201—2刀闸,就会造成带电负荷拉闸的恶性事故。在场的人即使保住性命也会被电弧烧得面目全非。大家无不钦佩和赞扬屈师傅的职业责任感和职业技能。变电运行枯燥无味又责任重大,21年来,屈师傅一直凭着高度的责任感和对工作的严格管理,从未发生过任何责任事故和责任障碍,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