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说明

编写说明

本书以近代中医药期刊中发表文章为切入点,将民国时期针灸医家发表在近代中医药期刊中的文章进行搜集、筛选,汇集成《民国医家论针灸》一书,编写方法简要说明如下。

(1)本书以《近代中医药期刊汇编》为搜集和整理对象,共检出题名中含有“针”“灸”“经”“络”“刺”“穴”“砭”的文章1233篇,主要包括针灸学术探讨,针灸著作的连载,针灸著作的序、跋、读后感,针灸、经络、腧穴等相关著作的出版及发行广告,针灸探源,最新针灸学术研究动态,刺法、灸法文献和临床研究,某些特定穴位的主治功效以及临床应用,国外的针灸研究,结合西医学理论和技术研究针灸,与针灸相关的政策法规,各地针灸学研究机构的活动和团体事务,中医界同仁对针灸医学发展方向以及针灸医学复兴的建议和看法,针灸杂志及中国针灸学研究社的相关消息等。

(2)本着具有创新性、体现时代特征、在当时具有学术引领意义、对现代临床有所启示的原则,经过多方考量和多次筛选,最后从1 000多篇文章中选定民国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文章114篇(其中大部分为1912年至1949年的文章,但鉴于研究成果的发表有一定延后性,所以也收录了民国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部分有代表性的文章),根据内容分列于“理论传承篇”“临床实践篇”“探索求新篇”三个篇章中,其中理论传承篇12篇,临床实践篇90篇,探索求新篇13篇。其中临床实践篇又按照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五官科等不同疾病分类进行分类整理,其中内科病症针灸治疗48篇,外科病症针灸治疗13篇,妇产科病症针灸治疗3篇,儿科病症针灸治疗6篇,五官科病症针灸治疗20篇。

(3)保留文章原有格式,且保留原按语。为方便读者阅读,原文标点、部分专业词汇重新规范,带小数点的数字统一为阿拉伯数字,以供读者参考。由于本书原文所涉作者资料不足,无法断定其生卒年、性别、籍贯等具体信息,故在相关注释中不一一标示。缺失个人信息的作者,不予注释。

(4)附录收载了其他相关文章题名。时间有限,未能逐一翻阅整部丛书,再加上单一化检索方式的制约,可能会漏掉一些题名中不包括针、灸、经、络、刺、穴、砭这些字,但也和针灸医学相关的文章。但已经检索出来的文章,应该是针灸医学相关文章的主体,待时间更充裕或者近代中医药期刊中的文章电子化时,再用更科学的方法,检索出《近代中医药期刊汇编》中所有与针灸医学相关的文章,以供参阅和研究。

由于检索范围有限,且文章筛选也带有一定主观性,本书所收录的文章难免不够全面;另外限于编者眼界与资历,前言、导读等部分内容中的言论也难免存在偏颇讹误之处,希望广大读者及同道多多批评指正,以便以后修订完善。

编 者

2021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