蛔痛二则
2025年08月10日
蛔痛二则
况乾五
王烈娃,男,八岁,陕西南郑武乡区滥泥村,今年古二月廿四日晨诊,前三日腹痛不能食,昨夜吐泻清水甚剧,脉伏,四肢冷,眼上窜,按脐上下左右,有虫象,断为蛔厥,重灸神阙、气海、关元、天枢、中脘、脾俞、肾俞,灸至脉出而止,并助以乌梅汤方,热药重于凉药,约数时,吐蛔数条而愈。
王女子,十岁,滥泥村,腹疼,今年古三月初二来诊,生以为寻常腹疼,针内关、公孙、三里,登时疼止,约数时,其母又背女孩来说,针后只管短时间,这女子有肚疼的老根,每隔几十天一发,发则五六天,什么方法不能止疼,疼时要我背在背上走动,请先生把他病根除了,生乃按腹,脐下有虫动象,取中脘、神阙、天枢、气海、关元、脾俞、肾俞重灸之,灸至腹鸣疼全止而止。并对他说,若要除根,明天及以后隔二三天不管痛与不痛,都要来灸,并助以杀虫剂,次日照上穴复灸,腹鸣数次而止,隔了四五天未见来诊,我去问他,吃药以后,便有虫没有?他说自从灸后,就完全不疼,药我也没有去检,灸后不疼,能吃能玩,吃药做什么。
【编者按】
第一例,是蛔厥,其治法是急救心脏衰弱,吐出蛔虫,是乌梅汤方的效果,如能用西药山道年制剂,或中药雷丸方(方出《镜花缘》一书中)比汤剂收效确实。第二例恐为肠疝痛症,并非蛔病,否则即有蛔虫排出,希望况同志有暇去访问那位病人,可得结论。
(《针灸杂志》复刊后1951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