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穴出血之研究

井穴出血之研究

黄云龙[12]

关于井穴出血之病,见于针灸学讲义者。①风中脏腑,不省人事,口噤不开,舌强难言,口吐涎沫。②温疫发热恶寒,口渴心烦,头晕,咽痛,肿烂,面赤,周身发红斑。③神昏不省人事。④霍乱心腹大痛,心乱,吐泻不止。⑤胃膈热甚,呕吐哕逆。⑥咽喉肿痛,喉痹乳鹅[13]等症。⑦舌肿,重舌;大头瘟,蛙蟆瘟等症。⑧ 小儿一切内热,外感,痧疹。⑨ 惊痫,瘈疭,角弓反张。⑩一切闭证,不省人事。尸厥,卒死,溺死。

上列各症,每取诸井出血,有节取数穴者,有全取十二井穴者,有兼取十宣、百会等穴者。至其所治之症,可以分为四类。

(1)神志昏瞀,或卒已亡失者,如①③⑩⑪。

(2)气血凌乱者:如④⑨。

(3)热毒郁结者:如②⑤⑥。

(4)气血壅滞者:如⑦⑧。

上列各类,病因病状,虽各不同,然皆属危重症候,必须刺诸井穴出血,方可挽救,至于刺井之义或谓使气血流通,或谓泄诸藏之热,引而不发颇足滋疑。

夫使气血流通者,刺全身各穴,莫不皆然,诸井远在肢末,其效又乌能独异?泄藏热者,诸俞穴皆可以泄,且皆近在各脏所系之背椎,泄热自属较易,又何必远取诸井?且出些微之血,所泄之热几何?而谓能愈危重之疾者,古人之说,毋乃成为大谜?

然而刺井出血之效验,则又捷若桴鼓,此中必有至理存也。今试申之如下。

诸井之部位,在四肢之末端,其地为:

(1)神经末梢器分布最密之处,感觉最灵敏。

(2)动脉最远之末端,静脉最远之起始部,其组织较为强固致密。

凡一切卒暴危疾,其原因多由于静脉回血之有障碍,于是一部,或全体顿成郁积之象,复因其所挟之不同(如挟热、挟湿、挟暑等),而现种种之症候。观于腹大疼、头肿胀、痧疹、舌肿……者全身,或某部,或舌下之紫络必粗胀。外部然,内部亦何独不然?即以脑充血言之,苟脑部静脉回血之力量,与动脉相应,则脑部必不至于充血,其他热毒郁结,气血凌乱诸症,其由于静脉回血之失其机能者一也。

用针刺诸穴者,一则以强烈之痛感,传达于神经中枢(脑,脊髓),唤醒其知觉,恢复其机能;再则使血管因受刺激而收缩,促进其血行。由前言之,则与以亚莫尼亚,樟脑酒,或热醋熏鼻之理同;由后言之,则与推拿之理同;针能兼斯二者,故能使昏者醒,郁者去,结者散,乱者平,以愈卒暴危重之疾也。

倘以上之推断无误,则于救治之法,尚可再进一步其法惟何?即卒暴之疾,针刺犹未甚效者,当改针为灸是也。其理由如下。

(1)灸之刺激程度,较针为强。

(2)灸之促进血行之力,较针更速。

(3)施灸于肢末,又有诱导作用。

(4)灸能增加白血球,对疫病尤有效。

灸有以上四者之特长,则在急救治疗上,有时较针为强,苟应用得宜,自可着伟大之成绩。

上所论列,亦非尽属理想,古亦有“中风宜灸诸经之井穴”之说也。惟有一事,须郑重申明者,则此等危重之疾,万不能因循姑息,以他种灸法代之,而必须以艾炷(如麦粒)直接施灸是也。夫“毒蛇螫臂,壮士断腕”,苟能拯救危亡,即医者之大仁慈,何必以妇人孺子之心为之耶?

(《针灸杂志》1935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