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脉之研究

经脉之研究

王逸桥[10]

近人研究经脉,或以为血管,或以为神经,议论纷纷未定,以吾观之,针刺之见效,决非作用于血管神经所致,吾虽不学针,不知针刺之究竟,然见施针者,于所取之穴,必再三按压,以左拇指甲切按之,然后下针。此时穴下纵有血管神经,已被按压而游移于两傍,为针锋所不及,故针刺之效,决非作用于血管神经所致。然则谓经络,是神经,是血管者,是耶非耶?

上篇论文,系近人沈本琰君,在陆渊雷主编之第一号《中医新生命》补白栏发表。谓研究经脉者,以血管或神经,议论未定,且针刺之见效,决非作用于血管神经所致。考针灸医术,其道晦已久,新近得承师之提倡与指导,其步骤已由整理复兴而昌明之,尤必具科学化以与世界医学抗衡,垂津梁以为万世效法,乃沈君作此似是而非之论调,与以前汪石山所著《针灸问答》,同出一辙。在此针灸学复兴进程中,最足惑人听闻,认为莫大阻力,颇有研究之必要。惜鄙人学问有限,未能痛论为憾,兹仅就治疗学观感所及,略述如下。按古本医书,释经脉二字,经为经气,脉为血脉,现世纪科学发明,专重于实质解剖,以气无所见,极为西人所诟病,其实承师已研究及此,谓人身之经穴,均为神经枝干所构成,读前人冲阳出血赴冥司句,可知血管(动脉)不能刺破,然则针锋决非作用于血管也明矣(治疗学书中仅有静脉委中穴放血一法)。其曰施针者,每见于所取之穴,必再三按压,此即所以麻痹神经,消失病者痛觉,盖亦针法进步,为避免畏针观念计耳。且神经为人体组织物之一种,在肌肉间,具种种机能,必非如水硍[11]之流动质,因切按而即游移于两傍,故曰针刺之作用,为兴奋神经,为排除神经之压力也可。沈君不明神经为何物,故有如许之语调,因亟为文以辟之,当否还请吾社诸先进群起而畅谈之,以为研究经脉之定论,斯幸何如。

(《针灸杂志》1935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