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舌奇症七日愈

重舌奇症七日愈

孙效良[78]

姓名:周王氏,女,现年五十六岁,住炳辉东浦塘,业农。

病因:由一九五〇年六月内发生疟疾之症,吃黄疟疾片八片,病也好了,又发生喉内之疼痛,又买阿司四灵药片,四片吃好了,未过三天又发生。

经过:大舌头下,发生有个小舌头起来,请中医诊治,断为心火上冲,随下方药一贴吃了,至第五天时间,连喉内发生大痛,日夜不安,友人说非请西医师打针不可,介绍西医打消治龙针,连打三针罔效,第七日连大舌头及小舌头一共肿痛,喉内也痛,臭味冲人,口也不能张,饮食难进了,开水饮之也难了,无法可治,今由王君介绍来所求治,话也说不出来,直是哼声不断,余同他诊视,断为疟疾变症,三焦邪热上冲。

治疗:当取少商、商阳、关冲刺出血,金津、玉液、海泉出血,用盐酸奎宁水漱口,至二日病去已半,复针液门、合谷、水沟、大椎,泻法,助治奎宁(辛可宁生物碱),硼酸水漱口,第三天之后,日见其轻,五日之内检查小舌也愈,能饮粥饭一碗,第六日检查大舌已消了,就是喉内臭味未断,取穴少商、商阳、关冲出血,加刺十井出血,第七日进告痊愈。病者言,亏你救命的神针,胜过中西药力千倍,又经济、又救贫的针灸。

(《针灸杂志》复刊后1951年5月)

【注释】

[1]黄涛.“同身寸”术语考证[J].中国针灸,2018,38(2):195-197,216;施秀娟,邓钰杰.同身寸定位法研究进展[J].中医文献杂志,2016,34(4):71-73.

[2]王雪苔.太乙神针流传考[J].中医文献杂志.2001(2):1-2.

[3]王琼.中国近代针灸文献特点概述[J].国医论坛,2016,31(2):54-56.

[4]刘淑远.民间独特疗法——灯火灸疗法[N].中国中医药报,2016-05-06(005).

[5][日]松本清一.青春·心理·保健[M].天津人口情报中心译.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6]刘天健.刘天健老中医50年医传[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7]石剑峰,阎莉,杜元灏.隔蒜灸配合针刺治疗丛集性头痛[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2005(3):24 25.

[8]黄眉孙:民国针灸医家,曾在《神州医药学报》等杂志中发表文章数篇。

[9]程哲:民国时期的山西针灸医家,在山西中医改进研究会主办的《医学杂志》中发表论文数十篇。

[10]刘莹(1821—?):字次瑚,清末四川人。著有《痢症探源》,第一次提出了痢疾“总系一派湿热秽浊之气从口鼻入,蕴蓄胃肠,遇风寒饮食凝滞,渐积成火毒”理论,亦曾在《医学杂志》中发表医学文章数篇。

[11]徐世长:民国针灸医家,有《针灸功用与药饵》等著作,曾在《医学杂志》中发表文章数十篇。

[12]黄曦:民国针灸医家,曾在《医界春秋》上发表文章1篇(即本篇)。

[13]邵元恺:民国针灸医家,中国针灸学研究社邳员社员。曾在《针灸杂志》发表文章数篇。

[14]萧镇南:民国针灸医家,中国针灸学研究社社员,曾在《针灸杂志》发表文章1篇(即本篇)。

[15]李剑奇:民国针灸医家,中国针灸学研究社广西梧州社员,曾在《针灸杂志》发表文章数篇。

[16]颜宗凯:民国针灸医家,中国针灸学研究社桂林社员,曾在《针灸杂志》发表文章数篇。

[17]黄西园:民国针灸医家,曾在《针灸杂志》《医学杂志》等期刊发表文章数篇。

[18]李沛原:民国针灸医家,中国针灸学研究社广东社员,曾在《针灸杂志》发表文章数篇。

[19]宋爱仁:民国中西汇通医家,曾在《神州国医学报》《医林一谔》《国医公报》等杂志上发表文章。

[20]庄子民:民国针灸医家,中国针灸学研究社社员,曾在《针灸杂志》发表医案和文章数篇。

[21]俞拊生:民国针灸医家,中国针灸学研究社社员,曾在《针灸杂志》发表医案4则,在周年纪念特刊中发表文章1篇。

[22]高正民:民国针灸医家,中国针灸学研究社社员,曾在《针灸杂志》发表医案、医论等文章数篇。

[23]姜鑫:民国针灸医家,中国针灸学研究社社员,曾在《针灸杂志》发表文章数篇。

[24]朱炳熙:民国针灸医家,中国针灸学研究社南京慈湖社员,曾在《针灸杂志》发表医案数篇。

[25]詹松波:民国针灸医家,中国针灸学研究社岭南社员,曾在《针灸杂志》发表文章数篇。

[26]郑伯高:民国针灸医家,中国针灸学研究社社员,曾在《针灸杂志》发表文章数篇。

[27]朱清泰:民国针灸医家,曾在《针灸杂志》发表文章数篇。

[28]潘保群:民国针灸医家,曾在《针灸杂志》发表验案5则。

[29]邓介豪:民国针灸医家,曾在潮州开设针灸传授班。与彭祖寿合著《针灸验案汇编》,曾在《针灸杂志》发表文章数篇。

[30]张永生:民国针灸医家,曾在《针灸杂志》发表文章数篇。

[31]马进礼:民国针灸医家,中国针灸学社河北东鹿车城社员,曾在《针灸杂志》《医界春秋》等杂志发表文章数篇。

[32]王公甫:民国针灸医家,中国针灸学研究社山西虞乡社员,曾在《针灸杂志》上发表文章多篇。

[33]周达三:民国针灸医家,曾在《针灸杂志》发表医案数篇。

[34]伍治成:民国针灸医家,中国针灸学研究社社员,曾在《针灸杂志》发表文章1篇(即本篇)。

[35]曾天治:五华(现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人,民国著名针灸医家,著作有《科学针灸治疗学》《针灸治验百零八种》《针灸医学大纲》等。

[36]金拨云:民国针灸医家,曾在《针灸杂志》发表医案3则。

[37]薛能安:民国针灸医家,曾在《针灸杂志》发表文章数篇。

[38]竹鉴灿:民国针灸医家,浙江嵊县针灸学研究社社员,曾在《针灸杂志》发表文章数篇。

[39]钱久豪:民国针灸医家,曾在《针灸杂志》中发表文章1篇(即本篇)。

[40]胡章法:民国针灸医家,中国针灸学研究社社员,曾在《针灸杂志》发表文章数篇。

[41]陆期明:民国针灸医家,曾在《针灸杂志》发表杂志数篇。

[42]蔡任洪:民国针灸医家,曾在《针灸杂志》发表针灸验案4篇。

[43]况乾五:民国针灸医家,中国针灸学研究社社员,曾在《针灸杂志》发表文章数篇。

[44]黄学龙(1876—1958):浙江东阳(今浙江金华市东阳市)人,清末秀才,近代针灸医家,中国针灸学研究社副社长,东阳县第二届政协委员,继任第三届委员,著有《屠龙之术》《针灸疗法与生理作用》《新解十四经发挥》等著作。

[45]吴德明:民国针灸医家,中国针灸学研究社社员,曾在《针灸杂志》发表文章数篇。

[46]秦杰:民国针灸医家,中国针灸学研究社宁海社员,曾在《针灸杂志》发表文章数篇。

[47]张耀光:民国针灸医家,曾在《针灸杂志》发表文章数篇。

[48]程守文:民国针灸医家,曾在山西《医学杂志》发表文章数篇。

[49]杨孕灵:民国针灸医家、学者,曾在《医学杂志》《三三医报》《绍兴医药学报》等杂志发表医案、医论等文章数十篇。

[50]李思侗:民国针灸医家,曾在山西《医学杂志》发表文章数篇。

[51]王国柱:民国针灸医家,中国针灸学研究社河南安国社员,曾在《针灸杂志》发表文章1篇(即本篇)。

[52]唐世丞:民国针灸医家,自1934年先后发表了《电针手术及学理》《电针学之研究》等数篇有关电针学的论著,针灸学与近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方面首开先河,对当时电针疗法的传播和发展,对电针原理的进一步探讨有很好地推动作用。

[53]浓:当作“脓”。

[54]殷鉴昭:民国针灸医家,中国针灸学研究社社员,曾在《针灸杂志》发表医案、医论等文章数篇。仍有其著录、程朋五编著的著作《针灸薪传》在《针灸杂志》连载。

[55]浓:当作“脓”。

[56]黄植勋:民国针灸医家,中国针灸学研究社百色社员。曾在《针灸杂志》上发表文章数篇。

[57]闾焕廷:民国针灸医家,中国针灸学研究社社员。曾在《针灸杂志》上发表文章1篇(即本篇)。

[58]樊书田:民国针灸医家,中国针灸学研究社山西平定河底社员,曾在《针灸杂志》发表文章数篇。

[59]冯文彬:民国针灸医家,曾在《针灸杂志》发表验案两则。

[60]胡智民:民国针灸医家,曾在《针灸杂志》中发表文章数篇。

[61]周正:民国针灸医家,曾在《针灸杂志》《新华中医药月刊》发表文章数篇。

[62]王仲芳:湖北麻城(今湖北省黄冈市麻城)人,民国针灸医师,中国针灸学研究社社员,麻城针灸名医,在当地颇有盛誉。其生平、学习经历、行医经历等被记录在《金针所至,十可九痊——记麻城著名针灸中医师王仲芳》,被收录入《麻城文史第五辑》中。

[63]彭涤生:民国针灸医家,曾在《针灸杂志》发表文章多篇。

[64]筋:疑作“精”。

[65]宋建家:民国针灸医家,曾在山西《医学杂志》发表文章数篇。

[66]赵缉庵:民国针灸医家,山西医学改进研究会理事,曾在《医学杂志》上发表文章数篇。

[67]卢觉愚(?—1981):广东省东莞县(今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国著名针灸医生,中医伤寒学名家,中西医理汇通的倡导者和实践者,被医学界尊为中医科学化的先驱。在香港任东华医院中医长,兼任中央国医馆广东分馆名誉董事,香港中华国医学会主任兼学术部主任。创立第一届医师研究所,创立中国针灸学研究社香港分社,自任社长。主要著作有《觉庐医案新解》《实用伤寒论讲义》《实用脉学讲义》《实用处方学讲义》《临床针灸要诀》等。

[68]朱俊三:民国针灸医家,曾在《针灸杂志》发表医案1篇,即本篇。

[69]牧国泰:民国针灸医家,中国针灸学研究社南陵社员,曾在《针灸杂志》发表文章多篇。

[70]吴守铭:民国针灸医家,中国针灸学研究社社员,曾在《针灸杂志》上发表文章多篇。

[71]李杜:民国针灸医家,中国针灸学研究社社员,曾在《针灸杂志》发表文章数篇。

[72]张聚源:民国针灸医家,曾在《针灸杂志》发表文章数篇。

[73]韩润平:民国针灸医家,中国针灸学研究社社员,曾在《针灸杂志》发表文章1篇(即本篇)。

[74]林福梨:民国针灸医家,曾在《针灸杂志》发表文章数篇。

[75]贺耀源:民国针灸医家,中国针灸学研究社社员,曾在《针灸杂志》发表文章数篇。

[76]陈启娄:民国针灸医家,曾在《针灸杂志》发表文章数篇。

[77]杨医生:原文为“本社治疗股杨医生主治”,由此可见,本文的作者并不是杨医生,但文章记载了杨医生对此病例的医治过程。

[78]孙效良:民国针灸医家,中国针灸学研究社社员,曾在《针灸杂志》发表文章一篇,即本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