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疮疽辨脓施针之研究
2025年08月10日
论疮疽辨脓施针之研究
杨孕灵[49]
手术之关系于疮疽多端,有发于骨髓者,有发于筋脉者,有发于肌肉者,有痰之肿,有气之焮,大抵辨形察色,可以知其吉凶。然疽之可消与否,脓之已成未成,不施手术,不足以断其确实,假如外面不红不肿,内则贴骨疼痛,轻按之不热,力按之乃觉蒸热。若以两手重力按之,一起一按(即参差按吸),内似动摇,根牢而大者,则脓成于骨髓之候也。如肿平坚硬,肉或变或不变,或焮热疼痛,以两手按之,内有物如梭穿行者,则脓成于筋脉之象也。如高肿而软,色红而热,按之陷而复起,有如革囊盛水之状者,则脓成于肌肉之征也。若痰之高肿,肉色如常,患处不热且冷,按之随手而起,外虽高肿,而内实无脓,以其肉色不变,肿上不热故耳,可以内消,不可误为有脓也。若气之焮肿,患处不热不冷,如平人之温度,按之觉呱呱有声者,其候始终尚可消也。以上数端,若不悉心研究,则脓之有无不能断,疮疽之生熟不能明。至于用针之手术,尤当考究。疽生于骨髓者,针之宜略深(可入寸半);生于筋脉者,针之宜稍浅(可入寸许);生于肌肉者,针之只宜五六分。如此可以俱达脓所矣。更有点穴不准,动针无脓,而反增其痛者,伤筋截络而出血不止者,此非疽之无脓,乃施针之手术不佳故耳。脓已成即当针之,当先定其穴部,避其经络,量其浅深,辨其寒热而施针。若脓未成而遽针之,则气先泄而脓反难成,脓既熟而不针,则腐溃愈深而反攻内膜,伤筋蚀骨,症必难瘳。要之,辨脓施针之际,不外审乎患处之寒热肿痛、生熟浅深数端而已。
(《医学杂志》1924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