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的提出

一、问题的提出

我国教育正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并且在研究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已有了长足的进步。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许多学生仍旧习惯于把从教科书、报刊、书籍、电视和其它大众媒体中听到、看到的东西当作不变的科学真理、规律、定论和确切无疑的事实,甚至有些学生对日常生活中的传说、迷信的东西也不假思索地全盘接受。毫无疑问,这样的学生缺少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缺少自己的个性和主见,凡事总要依赖标准答案,缺少批判性思维。由此可见,在强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同时,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同样非常重要和必要。

1.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社会和信息时代,信息高速公路、国际互联网技术的成熟,使知识的产生和传播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行。有人说这个时代是知识爆炸时代,也有人说是知识泛滥时代;但一个事实是,知识在无情的增长,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变得多种多样,即便互联网能快速地对人们生活、学习工作中遇到的任何一个问题提供无数的答案,但是如果人们不知道答案的确切含义,无数的答案只会是一种沉重的负担。以权威杂志美国化学文摘公布的数据为准:到1998 年底,世界上已有化合物种类1880万种;到2000年底,世界上化合物种类已超过2000万种,而且,每年新增化合物种类达100 多万种。所以,时代的发展必然要求人们要学会选择。只有具有足够批判性思维的人,才不会被信息时代浩如烟海的知识所淹没。

2.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素质教育的根本点和出发点都是以人和人的发展为中心。全教会《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创新是课堂教学的核心,课堂教学应以创新要求为归宿。而批判性思维与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培养关系密切,在高奏创新教育主旋律的同时,我们不应该也不能忽视对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要创造,就要求人们善于发现问题,善于从普遍认为是真理、定律、不可更改的事实中找出不合理的因素,善于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遇到的一切事物。这就要求人们不但要有批判精神,还要有进行批判所必备的心理素质。

3.化学教学的必然选择。各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知识体系,也都有对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培养的丰富多彩的素材。化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无论从化学教育培育人才的四大职能(传输职能,塑造职能、高效职能、变革职能),还是从化学学习过程三环节、四阶段以及化学学习过程的特点(学习目的和对象的特殊性、学习顺序的特殊性、学习手段的特殊性、学习过程对人类化学认知经验的依赖性),尤其是化学实验、化学思维和化学语言,更有其独特而充实的批判性思维知识。这就为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提供了基础。在化学教学中,创新教育固然很重要,但若仅仅为创新而进行创新教育,没有学生的独立人格和批判性思维,缺少学生的主动参与,恐怕很难达到我们所期望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