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三
武汉大学测绘学科自1956年创建,至今已满一个甲子。今天,我们编写《武汉大学测绘学科六十年(1956—2016)》,是为了全面总结过去,更好面向未来。六十年来,武汉大学测绘学科紧紧围绕国家建设发展需要,精心培养大批测绘高级人才,努力攻克测绘科技难题,积极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了重要成就,作出了卓越贡献。如果要对武汉大学测绘学科做出评价,我想,最平实、最贴切的莫过于“特色”和“优势”这四个字。之所以这样讲,主要是因为:
第一,武汉大学测绘学科是世界上测绘类学科中规模最大、门类最全、办学层次和办学体系最为完整的学科之一。1956年,基于国民经济建设对基础测绘工作的迫切需要,国家按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理念,将全国民用高校几乎所有的测绘学科资源汇聚在武汉,成立了武汉测量制图学院。六十年来,武汉大学测绘学科历经创建、撤销、重建、合并等历程,面临过诸多挑战,但总体格局不曾改变,发展态势一路向上。近年来,武汉大学测绘学科更是实现了又好又快地发展。面向学术前沿和国家需求,建设一个体系完整、结构优化、实力强大的学科,这是武汉大学测绘学科的一大特色和优势。
第二,武汉大学测绘学科具有很高的起点,并且实现了很好的传承。成立之初,测绘学科汇聚了以夏坚白、王之卓、陈永龄、叶雪安、金通尹五位国家一级教授为代表的一大批学界精英,其中,夏坚白曾担任同济大学校长,王之卓曾担任国立交通大学校长,金通尹曾担任北洋大学代理校长,陈永龄曾担任华南工学院副院长。尽管当时物质条件非常艰苦和落后,但学科的学术和能力起点却是相当高的。这是测绘学科发展非常重要的基础。六十年来,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测绘学科在攻克一道道测绘科技难题、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一批批优秀测绘高级人才的同时,也为学科自身培养和造就了新一代学术领军人物,积淀了“严谨、求实、团结、奋进”的优秀学科文化。测绘学科相继培养了9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们为我国测绘高等教育和测绘科技事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继往开来的作用。目前,一大批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已经挑起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重任,而年轻的学术带头人也正在崭露头角,他们在学科文化的影响和熏陶之下,一定会将学科发展的接力棒很好地传递下去。
第三,测绘学科迎来了非常重要的发展机遇。作为一门古老而又充满朝气的学科,测绘学科在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科学的推动下,正从一门几何科学发展为信息科学,广泛应用于国家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大众民生。以测绘科学和技术为主要支撑的地理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我国正在蓬勃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从学科发展自身逻辑来看,多学科交叉与融合是测绘学科发展的内在要求与必由之路。武汉大学作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的全国重点大学,为测绘学科与相关学科的交叉融合提供了良好的学科资源与条件支持。强大的社会需求和多学科支撑,必将促进武汉大学测绘学科更好、更快地向前发展。
武汉大学测绘学科的特色和优势,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特色,正是其优势;优势,使其特色更加无与伦比。长期以来,武汉大学测绘学科通过自身发展支持和带动了我国测绘学科的整体建设和发展。目前,全国设立测绘学科专业的高校已多达140余所,很好地满足了国家建设对测绘各类高级人才和测绘科技进步的迫切需求。武汉大学测绘学科对我国测绘教育和测绘科技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和世界先进学科相比,可以说我们是并驾齐驱的,相信武汉大学测绘学科将为国内外测绘学科的发展提供一个极具价值的中国标准。我衷心期望武汉大学测绘学科得到更好发展,并在武汉大学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征程中发挥独特而又重要的作用,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6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