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 “2011计划”建设项目——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3.2.3 “2011计划”建设项目——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2011年4月24日,时任国家主席胡锦涛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上发表讲话时提出了“推动协同创新”的理念和要求。为落实胡锦涛同志重要讲话精神,2012年5月7日国家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召开工作会议,正式启动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也就是“2011计划”。

2013年,武汉大学测绘学科代表牵头单位武汉大学,携手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相关机构,按照“平台共建、人才汇聚、资源共享、研究协作”的原则,构建了3+1+X(三家协同高校、一家协同企业、X家协作单位)的协同创新模式,面向技术前沿和行业的重大需求,突破校内视野,整合共享优势资源,建成地球空间信息科学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中心主任为李德仁院士、副主任为龚健雅院士。中心于2014年正式通过教育部认定,目前已受到教育部两期共6000万元经费支持。

中心下设7大研究方向,每个研究方向设置1名首席科学家和1~6个创新研究团队:武汉大学负责遥感对地观测、卫星导航定位、地球时空基准和空间信息服务等测绘学科方向,清华大学负责空间通信方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负责空间网络方向,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牵头负责空天信息获取方向。7大研究方向根据重大任务需求的特点,按照前沿研究团队、重大项目团队、技术研发团队三大类分别组建创新团队。其中,前沿研究团队根据科学前沿发展和国家急需,中心自主组建研究团队,针对本领域产业发展的重大共性前沿问题开展研究;重大项目团队将符合中心发展方向的国家重大项目科研团队,纳入中心管理,支撑国家本领域重大项目研究;技术研发团队直接面向企业需求,由企业出资,依托中心聘用组建研发团队,面向行业、企业产品研发需求,开展关键技术攻关。

中心在三所优势高校、一个产业优势企业的基础上,进一步辐射,汇聚国家卫星测绘应用中心、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中航工业、武大吉奥等多家行业领军企业和单位,努力建成为国际领先的地球空间信息领域基础研究平台、行业共性技术创新基地、高新技术成果辐射基地和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基地,有力地促进我国地球空间信息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