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
【1月24日】校长宁津生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技术项目《地球重力场模型研究》,研制出我国重力场特征WDA-89模型,推算重力场参数精度比国内外同类模型有很大提高,处于领先地位。通过国家测绘局主持的专家鉴定。
【1月】测绘科大南极考察标本:企鹅、鲸鱼骨、海蟹等,获武汉市首届科技博览会奖杯。
【2月】测绘科大与武汉第一棉纺织厂合作完成的浆液面控制系统获武汉市1990年度科技进步二等奖,计算机研究所获武汉市科技工作先进集体,林宗坚获武汉市科技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3月19日】测绘科大隆重纪念前副院长、国家一级教授、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金通尹教授诞辰一百周年。纪念会由张祖勋副校长主持,宁津生校长致开幕词,前院长纪增觉作了“纪念金通尹教授诞辰一百周年”专题报告。国家测绘局特邀顾问李曦沐,湖北省人大副主任王之卓,省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代表、民进湖北省委主委石泉,省委统战部副部长蒙美路,省委高校工委副书记余风盛,省教委副主任陶醒世,民盟湖北省委副主任兼秘书长刘忠等出席并讲话。民进中央组织部、复旦大学上海校友会工程学系联谊发来贺电……
【3月26—29日】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全国第一次南极档案工作会议”,测绘科大被评为“南极档案管理先进集体”,鄂栋臣被评为“南极档案先进工作者”。
【3月】世界银行董事会正式批准我国利用世行贷款重点学科项目,其中包括测绘科大国家重点实验室130万美元。
【4月4—12日】我国测绘界第一部声像出版物《高等学校电视教学系列片·测量学》第三次审定会在测绘科大召开。这部电视系列片共30集,是我国测绘教育改革一项重大成果。
【4月14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决定授予51位硕士研究生工学硕士学位。
【4月22日】测绘科大成立外国文教专家工作全面管理领导小组,组长:张祖勋,组员4人。
【5月2—9日】与荷兰ITC联合举办“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在城乡规划等方面的应用国际讨论会”;来自欧亚7国代表16名、国内代表69名与会讨论和交流。ITC 6人代表团与我校商谈第二期合作,起草了协议文本。
【5月6日】国家测绘局委托测绘科大举办的“第四期测绘系统管理干部研讨班”开学。
【5月14日】中共测绘科大第五次代表大会;正式代表144人,特邀代表14人,列席代表12人,代表全校727名党员。通过学校“八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选出第五届校党委和纪委:党委书记张世汶,副书记鄂栋臣、卢梅生,委员19人;校纪委书记卢梅生(兼),委员7人。
【5月】国家测绘局批准成立“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由23名委员组成(国内18人,国外名誉委员5人),其中包括5名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主任委员王之卓,副主任委员陈述彭、杨凯、张祖勋、方磊。
【5月26—28日】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测绘局局长、总测量师格兰特,应邀率测绘代表团一行4位专家访问测绘科大。双方就“向澳政府申请资助在中国海南省建立国土基础信息系统”问题,商讨合作培训人才及技术咨询。
【5月20—25日】测绘科大高新科技成果:CV2图纸读取系统、大比例尺测图新技术及其应用、微型单像坐标量测联机系统,测绘专家系统工具及应用等,参展北京“国际测绘科技成果与仪器展览会”。
【5月29日】国家测绘局、国家人事部颁发全国测绘行业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奖,测绘科大校长宁津生、党委书记张世汶分别荣获先进工作者称号,梁荫中副教授荣获劳动模范称号,遥感与信息工程实验室荣获先进班组称号。
【6月】党委书记张世汶先后荣获“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和“湖北省高校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称号。
【6月21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授予陈晓勇工学博士学位,还授予1人工学硕士学位。
【6月29日】国家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科研流动管理协调委员会批准测绘科大建立测绘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所含专业为大地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工程测量。
【7月1日】1991届毕业典礼,毕业生680人,其中本科468名,专科214人。
【7月】测绘科大两项成果:“利用遥感和GIS辅助城市总体规划”、“中国西北地区卫星定位网的建立及在石油地质勘探中的应用”,分别获1990年度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丙类)三等奖。
【7月22—24日】国家测绘局“八五”测绘重点科技项目计划工作会议在测绘科大召开。
【8月19日】制图系郭仁忠博士获“国家教委优秀青年教师基金”资助,是测绘科大第二位获得该基金的教师。
【8月19—20日】测绘科大承担的国家测绘局“七五”攻关项目《内外业一体化大比例尺测图系统》通过国家测绘局主持的技术鉴定,国内领先。
【9月12日】1991级新生开学典礼:本科生540人(其中少数民族25人),专科224人(其中少数民族11人),博士研究生11名,硕士研究生51名,总计826名。
【9月14日】测绘科大大地系教师与国家测绘局“英雄测绘大队”共同完成国家测绘局“中尼边境GPS联测和西藏地区GPS大地控制网布测”项目,5个月内完成50个点GPS定位布测,建立起西藏地区高精度大地控制网。
【9月14日】测绘科大7项成果获“1991年度国家测绘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集成式专家系统工具及地图设计生产智能化系统”,二等奖:“地球重力场模型研究”、“摄影测量与非摄影测量观察值的联合平差和用摄影测量方法进行高精度地籍加密”,三等奖:“近影摄影测量应用于水工建筑物变形观测”、“球形金属容积测量新方法”、“航空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在武汉市洪山区制定综合发展战略规划中应用的研究”、“利用空间定位技术改造城市测量控制网”。
【9月20日—10月14日】宁津生校长5人代表团访问莫斯科测绘学院,双方就恢复和发展两校间的友好交流问题进行了商讨。其间,应邀访问了莫斯科大学。
【9月23日】测绘科大高科技开发领导小组成立,组长张祖勋,副组长甘宏度,成员9名。
【10月28日】测绘科大计算中心荣获国家教委颁发的“全国实验室工作先进集体”奖状,省教委授予测绘科大“1990年度物资管理工作先进学校”。
【10月28日】鄂栋臣等7教师参加国家测绘局“八五”测绘科技重点项目论证会,确定测绘科大负责5个重点项目:地球重力场精细结构及我国大地水准面精化的研究、青藏高原现今地壳运动的监测及其动学机制研究、面向实体的智能化中(英)文基础软件系统、计算机视觉系统的研究,南极地区现代地壳运动和遥感成图研究。
【10月28—31日】国家测绘局在上海举办“第二届测绘技术市场交易会”,全国200多个单位和外商7家约700人与会。测绘科大“CV2图纸读取系统”、“地图设计生产智能化系统”、“微机坐标仪器联机系统”、“内外业一体化大比例尺测图系统”、“PC-1500内存扩充模块外存扩展卡”等5个演示项目产生较大影响。
【10月30日—11月31日】国家测绘局金祥文局长、黄云康副局长率队到测绘科大现场办公,研究解决测绘科大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0月31日】叶雪安大地测量奖励基金会1990年度颁奖大会召开,300余名师生与会,16名同学获奖学金,3位教师获教育科技奖;国家测绘局局长金祥文、基金会主任宁津生、副主任叶雪安的女儿叶德丰等讲话并颁奖。
【11月1日】测绘科大召开第二次教职工暨第十次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出席大会代表195人,列席代表3人,特邀代表3人。通过《教职工住房分配暂行办法》;选出第二届教代会、第十届工会委员会、住房分配委员会、女职工工作委员会。发出《行动起来,为实现我校“八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而奋斗》的倡议书。
【11月4—22日】测绘科大极地测绘研究室主任鄂栋臣在上海参加“中国极地研究所落成及中国南极八五科研计划第三届学术研究会议”。经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国家测绘局批准,测绘科大“极地测绘研究室”更名为“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鄂栋臣兼任主任。
测绘科大鄂栋臣、向虎雏、孙和利、桑吉章4教师参加我国第八次南极考察队。
【11月29日】测绘科大举行第二届教学指导委员会会议,评选出“高等数学”为校第二批一类课程,林宗坚等4教师获1990—1991年度校教学优秀一等奖,51人获二等奖。
【12月18日】测绘科大第4次科技成果评奖选出优秀成果奖86项,其中应用研究成果39项(含荣誉17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18项,三项奖13项),优秀论文(专著)奖47项(含一等奖2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34项)。
【12月】李德仁教授著《误差处理和可靠性理论》获“1986—1989年度全国优秀测绘教材一等奖”,吴子安著《工程建筑物变形观测数据处理》,祝永刚、徐正扬著《惯性测量系统的理论与应用》,杨凯、孙家抦、卢健、蓝运超、林开愚著《遥感图像处理原理和方法》等3种教材分别获二等奖。
【12月】国家人事部批准我校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张祖勋教授为“1990年度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