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
【4月2—4日】武测筹委会在北京举行第三次会议,听取了“筹委会工作报告”,讨论“1956—1957年度的招生人数”、“1956—1957学年教学机构的划分”、搬迁计划、教师干部配备与任务分配、家属安排、房屋及福利设施等事项,决定按1956年招生计划安排教育部所拨教学设备费。
【6月至7月】武测筹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夏坚白参与制订我国科技12年发展规划(1956—1967),经过夏坚白的争取,测绘学被确定为我国一门独立的学科,确定“测量制图新技术的研究和中国基本地图的绘制”为规划的57项中心课题中的第2项。同日,夏坚白特请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郭沫若为新“武汉测量制图学院”题写了校名。
【7月5日】中国测量制图学会筹委会在京成立,夏坚白为筹委会主任。王之卓为副主任,代表该学会出席在瑞典召开的国际摄影测量会议。
【7—8月】参与组建武测各相关学校,有180余万元设备仪器和7.9万余册中外文书刊运达武测。各相关学校师生员工陆续到武测2286人(教师162人,学生1766人,职员156人,教辅72人,工人130人),集中了全国高等测绘教育大部分精英,教授、副教授共31名,其中一级教授5名,二级教授1名,三级教授7名;聘请前苏联测绘专家2名。
【8月下旬】湖北省委获批准成立武测临时党委会,党委书记:刘宿贤,副书记张肇翼、周汶源,委员共12人。
【8月25日】武测筹委会在新建学校举行筹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筹委会工作总结报告,成立了第一届院务委员会,由夏坚白、陈永龄、金通尹、刘宿贤、王之卓、纪增觉、叶雪安等41人组成。决定了专业设置,组成了新教学行政机构,任命了各级负责人。讨论了教学行政及开学典礼等工作。有3个系:航空摄影测量与制图学系,系主任:王之卓;天文大地测量系,系主任:叶雪安;工程测量系,系主任:李庆海;4个专业:航空摄影测量、制图学、天文大地测量、工程测量。学制本科五年。招收外国留学生。刘宿贤代表院党委提出“艰苦奋斗、团结建校”的方针。
【9月1日】武测举行首次开学典礼,筹委会副主任夏坚白作报告说,由于社会主义建设飞速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级测量人才,因此,国家决定把全国大部分测量制图专家和师资集中在一个学校,更好地培养合格的测量制图专门工程师。要求全校师生员工响应院临时党委的号召,艰苦奋斗,团结建校,完成历史使命。
【9月17日】校刊《武汉测量制图学院》创刊,发表了“艰苦奋斗,团结建校”的“代发刊词”,著名测绘学者王之卓、叶雪安、李庆海、陈健等均在创刊号上著文,祝贺我国第一所民用高等测绘学府的诞生。
【9月22日】第一次院务委员会议,筹委会副主任陈永龄就学院《1956—1957工作纲要和教学科研工作计划》作了说明。会后,迅速建立起正常的教学秩序。
【9月】夏坚白代表我国出席有8个国家参加的匈牙利科学测量学会议,会后考察了前苏联莫斯科测量制图学院。王之卓代表中国测量学会赴捷克斯洛伐克布拉格参加社会主义国家测量会议。
【9月】武测召开第一次面向全国招收副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为:夏坚白、陈永龄、王之卓、叶雪安、李庆海等5名教授。同时继续培养从同济大学测量系调整来校的研究生。
【10月28日】武测隆重举行建校典礼,国家测绘总局、中共湖北省委、中共武汉市委、驻汉部的负责人以及武汉市各大专学院代表出席了典礼仪式,夏坚白介绍了建校情况和将来的发展规划。国家测绘总局副局长白敏、中共湖北省委文教部部长孟夫唐、武汉大学校长李达等致贺词。高等教育部部长杨秀峰、国家测绘总局、中央林业部调查设计局、测绘出版社等发来贺电;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专程拍摄了新闻纪录片。
【11月16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40次会议通过,任命夏坚白、金通尹、陈永龄、刘宿贤为武测副院长,由夏坚白负责学院的全面工作。
【11月17日】夏坚白副院长向全校学生作“全面发展、因材施教”的报告:学校任务“一、适应祖国的需要,培养大批合格的测绘工程师;二、展开科学研究,赶上国际水平”。
【12月】中国测量制图学会武汉分会筹委会成立,武测陈永龄副院长为主任委员,叶雪安教授为副主任委员,分会设在武测校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