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4 推进广泛的国际(地区)学术交流

9.1.4 推进广泛的国际(地区)学术交流

1.研究人员在国际(地区)学术组织和学术期刊任职

武汉大学测绘学科学者活跃在国内外学术舞台,目前有64人次在国际重要的学术机构任职。其中,李德仁院士任亚洲GIS学会创会主席,刘耀林教授任国际制图学会副主席,龚健雅院士任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第六委员会主席,李建成院士担任国际大地测量协会(IAG)卫星重力理论专题研究组、国际大地测量协会(IAG)地球重力场模型测评组成员,李斐教授任国际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SCAR)下属地球科学工作组(SSGGS)和地理信息工作组(SCAGI)中国代表,杜清运教授任国际制图协会理论制图学专业委员会主席。此外,还有56人次任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及其他国际学术组织的工作组组长、副组长、秘书或者同级别的职务,是全球同类学科中在国际学术机构中任职最多的单位之一。武汉大学测绘学科不仅积极争取在国际学术机构中发挥作用,而且也积极开拓和主导区域学术的发展。本学科是亚洲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的创会单位,李德仁院士曾担任亚洲地理信息系统协会创会会长,龚健雅院士是现任亚洲地理信息系统协会的秘书长,联合亚洲研究单位和学者推动区域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

武汉大学测绘学科学者有53人次在国际学术期刊任职,其中刘耀林教授、张良培教授、单杰教授、黄昕教授、Timo Balz教授、钟燕飞教授、吴伟副研究员等担任本领域9个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副主编。

为了扩大武汉大学测绘学科在本领域的国际影响,本学科积极推动英文期刊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的国际化,李德仁院士任主编,30多位国际知名学者组成编委会。该期刊从2012年开始由Taylor&Francis出版。2014年,期刊获得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支持。2014年度出版的文章,65%以上是国(境)外作者或与国(境)外作者合作的文章。

2.主办、承办、协办各类国内、国际会议及相关学术活动

近十年来,武汉大学测绘学科主办、承办、协办各类国内、国际会议及相关学术活动41次,具体如下:

2006年:第一届图像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2006.05,武汉)、第六届Hotine-Marussi理论和计算大地测量国际研讨会(2006.05,武汉)、国际理论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科学国际学术讨论会(2006.10,武汉)。

2007年:OGC-中国武汉研讨会(2007.10,武汉)。

2008年:GNSS海内外华人学者珞珈高级学术论坛(2008.01,武汉)、第二届图像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2008.12,武汉)、对地观测数据处理与分析国际会议(2008.12,武汉)。

2009年:德中同行系列活动之“城市遥感与测绘国际研讨会”(2009.09,武汉),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白象俱乐部活动(2009.10,武汉),虚拟地球可视化、变化检测与分析国际研讨会(2009.10,武汉),国际交通地理信息系统研讨会(2009.12,武汉),地学计算与分析国际研讨会(2009.12,武汉)。

2010年:国际华人地理信息科学协会青年学者暑期论坛(2010.06,武汉)、空间统计与智能分析高级研讨会(2010.06,武汉)。

2011年:三维城市建模与应用暨三维地理信息国际研讨会(2011.06,武汉)、三维数字文化遗产建模国际研讨会(2011.09,敦煌)、2011年国际地理信息科学学生夏季研讨会(2011.10,武汉)、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国际刊物编委会第一次会议(2011.12,武汉)、地学计算与分析国际联合研究中心顾问委员会第一次会议(2011.12,武汉)、第三届图像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2011.12,武汉)。

2012年:RICS国际测绘会议(2012.12,武汉)、第三届三维地籍国际会议(2012.10,深圳)。

2013年:国际地图制图协会执委会(2013.02,武汉)、地球空间信息和智慧城市高峰论坛(2013.05,武汉)、第12届地学计算国际会议(2013.05,武汉)、CSNC第五届卫星导航学术年会(2013.05,武汉)、室内定位与导航专题研讨会(2013.09,武汉)、第四届图像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2013.11,武汉)、地图与地理信息在预警与灾害管理中的应用国际研讨会(2013.12,武汉)。

2014年: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第六委员会中期会议(2014.05,武汉)、北斗技术与应用国际培训班(2014.07,武汉)、国际理论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科学学术讨论会(2014.10,北京)、极地测绘遥感与全球环境变化国际学术研讨会(2014.11,武汉)。

2015年:地球行星数据应用与解释(Earth and Planetary Data Applications and Interpretations)国际研讨会(2015.05,武汉)、第四届大气光散射和遥测技术国际学术会议(2015.06,武汉)、2015“泛在测绘与位置大数据应用”国际工程论坛(2015.11,武汉)。

2016年:GNSS精密产品——现状及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2016.05,武汉)、地球物理前沿国际研讨会暨中国科学促进会2016年会(IPACES)(2016.06,武汉)、2016年全球华人导航定位协会(CPGPS)暑期学校(2016.07,武汉)、地球自转国际联合研讨会(2016.07,武汉)、中欧科技合作“龙计划”三期总结研讨会暨四期启动会(2016.07,武汉)。

3.学者出访或参加学术会议

近十年来,武汉大学测绘学科共派出教师1000余人次出国(境)访问、讲学、进修、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双边学术会议交流;近200人次应邀在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做特邀、主题报告

4.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校讲学

近十年来,武汉大学测绘学科共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近1000人次前来访问和讲学,其中不少国际学术大家和知名专家来校讲学和交流。

Gottfried Konecny教授是德国汉诺威大学教授,曾任ISPRS主席(1980—1984年),现为ISPRS白象俱乐部名誉主席,为推动中国同行进入ISPRS作出了重要贡献。2006年7月,应邀参加由武汉大学主办的“中国西部测图先进技术VIP专题报告会”,作学术报告;应邀参加由国家测绘局、四川测绘局和武汉大学共同主办的“西部测图技术与方法国际研讨会”,作特邀报告。2008年7月,应邀参加由武汉大学协办的“首届武汉国际地球空间信息技术与产业发展论坛”,作特邀报告。2009年10月,参加由武汉大学承办的“ISPRS白象俱乐部系列活动”,为师生授课。2014年5月,应邀来汉参加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第六委员会中期会议,作相关指导工作。

John Trinder教授是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曾任ISPRS主席(2000—2004年),ISPRS第一副主席(2004—2008年)。2006年7月,应邀参加由武汉大学主办的“中国西部测图先进技术VIP专题报告会”,作学术报告。应邀参加由国家测绘局、四川测绘局和武汉大学共同主办的“西部测图技术与方法国际研讨会”,作特邀报告。2008年7月,应邀参加由武汉大学协办的“首届武汉国际地球空间信息技术与产业发展论坛”,作特邀报告。2013年5月,应邀来汉参加“地球空间信息和智慧城市高峰论坛”,作专题报告。2014年5月,应邀来汉参加“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第六委员会中期会议”,做相关指导工作。2015年12月,应邀来汉讲学,作“利用机器学习从影响和机载激光雷达中提取信息的有关实验”学术前沿讲座。目前,作为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兼职教授,他每年定期来实验室讲授《摄影测量原理》全英文课程,为期一个月左右。

Michael Goodchild教授是美国科学院唯一的地理信息科学领域的院士,是全球地理信息科学界的领袖人物,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学术地位。他长期从事地理信息科学研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地理信息科学、空间分析、地理数据的不确定性。2003年被聘为武汉大学名誉教授,是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第四届学术委员会外籍委员、第五届学术委员会外籍顾问。作为天空地一体化地球空间信息智能处理引智基地的海外学术大师,Michael Goodchild教授积极推动与武汉大学测绘学科的国际学术交流。2008年两次到武汉大学讲学,分别作了题为“Fundamental Spatial Concepts”和“GIS Research and Technology”的学术报告,讲授了GIS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2013年5月,应邀来校参加“地球空间信息和智慧城市高峰论坛”和“第十二届地学计算国际会议”,作专题报告。2016年1月18日,应邀来校讲学,作了题为“Space Place and GIS”的学术前沿报告。作为GSIS刊物的编委,也积极参加编委会会议,为刊物的发展出谋划策。

Armin Gruen教授是瑞士皇家科学院院士,曾任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ISPRS)第五委员会主席,ISPRS理事(第二副主席),国际测量和制图联盟理事,ISPRS财政委员会主席,ISPRS国际科学顾问委员会主席,瑞士摄影测量、影像分析和遥感学会主席。2007年被聘为武汉大学名誉教授,是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第四届学术委员会外籍委员、第五届学术委员会外籍顾问。2006年以来,Armin Gruen教授先后10余次应邀来武汉大学讲学,是前来访问和讲学次数最多的专家之一。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受聘为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GSIS)英文刊物副主编,负责每年一期的邀稿和自由投稿、组织审稿和再审、审稿意见处理等工作,参加编委会会议,积极推动GSIS刊物的发展与提升。在“数字摄影测量用于文物保护”、“三维建模”等研究方向上,合作指导实验室若干名博士研究生;顾问指导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VirtuoZo、移动测图系统LD2000和数码城市GIS软件VGEGIS等产品的研发与推广应用,提升了相关产品的研发质量,特别是推进了其国际化推广应用的潜力。

Kim Johan Holmén研究员是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挪威极地研究所副所长。长期从事气象科学和大气水文环境研究。他是多个国际会议的召集人和组织者,多个学术期刊的审稿人。2013年6月,应邀来武汉大学珞珈讲坛作了题为“Climate Change and the Arctic,the Importance of Research in Svalbard to Understand the Ongoing Changes”的学术报告。2014年11月,应邀担任“极地测绘遥感与全球环境变化国际研讨会”联合主席,并作特邀报告。

John Townshend教授现为美国马里兰大学社会与人文学院院长,曾获美国地理协会杰出成就奖。2007年被聘为武汉大学名誉教授,是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第四届学术委员会外籍委员。2006年10月,参加实验室第四届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2008年7月,参加实验室第四届学术委员会第三次会议。2009年10月,应邀参加由武汉大学承办的“ISPRS 2009虚拟地球可视化、变化检测与分析国际研讨会”,作特邀报告。

Wolfgang Kainz教授是国际著名地理信息系统专家,维也纳大学地理及地域研究系主任,曾任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空间信息理论与方法委员会主席,现任奥地利地图制图协会主席,ISPRS国际地理信息系统杂志的主编。他的研究兴趣主要包括地理信息系统的数学理论、空间数据处理、模糊逻辑、地图制图学等。Wolfgang Kainz教授于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受聘为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访问教授,每年来武汉大学工作时间不少于三个月。

2016年7月,国际大地测量(IAG)主席Harald Schuh等9位著名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学家应邀参加由武汉大学主办的“地球自转国际联合研讨会”,他们分别作了学术报告和学术讲座。现任IAG主席德国地球科学研究中心(GFZ)Harald Schuh教授作了VLBI监测所有地球定向参数的讲座;比利时皇家天文台Veronique Dehant教授作了地球和行星自转的观测及其对行星内部的探究的讲座;卢森堡大学Oliver Francis教授作了地表负载方面的讲座;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JPL)Richard Gross教授作了利用卡尔曼滤波对地球定向参数进行预测的讲座;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Jim Ray教授作了IGS在地球定向观测方面的讲座;西班牙阿利坎特大学Jose Ferrándiz教授作了地球自转的哈密顿理论方面的讲座;波兰空间研究中心Aleksander Brzeziński教授作了地球自转高频信号建模方面的讲座;台湾中央大学赵丰教授作了旋转简正模机制—共振、激发、卷积和去卷积方面的讲座。

Konecny Milan教授,捷克马萨里克大学教授,国际地图制图协会前主席,国际制图协会危机管理与预警地图制图专业委员会主席,国际数字地球学会(ISDE)副主席,国际欧亚科学院(IEAS)欧洲区主席。2011年6月来武汉大学校作了题为“Early Warning&Crisis Mangement:Geoinformation Reseurch Agenda”的学术讲座;2013年6月应邀来校作了题为“The potentials of Cartography for Early Warning and Crisis Management”的学术讲座;2015年4月应邀来校作了题为“Cartography and Geoinformatics for EW&CM:Challenges in the Advent of Big Data Era”的学术讲座。

Fraser Taylor教授是加拿大CARLINTON大学教授,著名地图学家,国际制图协会前主席,联合国地理空间信息专家组成员,2012年10月应邀来校作了题为“联合国框架下的地理空间信息合作与发展计划”的系列讲座。

James P.LeSage教授是美国得克萨斯州州立大学教授,国际著名空间经济学家,美国南方区域科学协会执委,前北美区域科学协会主席,2012年9月12日—13日,应邀来校作了题为“空间数据分析与空间回归”系列讲座,2013年6月应邀来校作了题为“Interpreting Spatial Econometric Origin-Destination Flow Models”的专题讲座。

G.P.Patil教授是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统计系杰出教授,该校统计生态学与环境统计中心创始人兼主任,国际杂志Environmental and Ecological Statistics创始人兼主编,并曾兼任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客座教授。长期担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美国农业部(USDA)、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美国国家环保局(EPA)等机构的顾问。2012年5月应邀来武汉大学作了题为“地理信息热点监测与预警技术及其在资源环境领域的应用”的学术讲座。

Bengt Rystedt教授是国际制图协会前主席,著名地图学家,2012年4月应邀来校作了题为“GAEVLE大学国际制图协会研究日程及瑞典地图学与GIS发展”的学术讲座。

Ferjan Ormeling教授是荷兰UTRECHT大学教授,国际制图协会前秘书长,著名地图学家,2012年4月应邀来校作了题为“国际制图协会发展回顾及荷兰地图学与GIS发展”的学术讲座。

William Cartwright教授,拥有澳大利亚骑士勋章头衔,活跃于地理信息科学和制图学的教学科研第一线,担任苏黎世联邦理工大学(ETH)、维也纳技术大学、马德里理工大学的客座教授,现担任澳大利亚制图科学研究所执行主席,国际制图学协会(ICA)前主席,ISPRS第五工作组前主席,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会员,英国制图学会会员,澳大利亚测量与空间科学研究所荣誉会员,新西兰制图学会荣誉会员等。2015年11月应邀来校分别作了题为“Art and Cartography”、“Web 2.0 and Mapping”和“Publishing and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tography”3个专题讲座。

李凌霄教授是加州州立大学洛杉机分校(CSLA)工学院教授,美国工业技术协会图像传播分会候任会长、全美协会执行委员、南加州印刷工业协会评委。2005年至今,以客座教授身份在武汉大学印刷与包装系开展“图像传播工程”等多门课程的全英文授课,指导硕士研究生,协助参与组织武汉大学印刷与包装系主办的“图像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并作特邀报告,连续多年进行了密切的合作。

Regis J.Delmontagne博士,曾任全美印刷、出版和纸品加工技术供应商协会(NPES)前总裁,GASC(美国印艺展览公司)总裁、GAERF(印刷教育研究基金会)总裁、美国制造商协会理事及该协会理事会主席。自2005年开始至2015年,连续多年在武汉大学印刷与包装系开展专题报告、专业英语课程等全英文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