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立足前沿、拓展服务,科学研究成果丰硕

2.6 立足前沿、拓展服务,科学研究成果丰硕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测绘科大组织力量在测绘学科前沿学术领域:全数字化摄影测量、遥感影像信息处理、空间信息系统、空间定位技术、3S集成技术、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地球重力场模型、地理信息系统(GIS)基础软件和应用技术、精密工程测量、3S集成的理论与应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等方面持续开展系统性的研究,形成了一批处于国内一流水平,并跻身国际先进行列的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外同行的普遍关注和充分肯定。

“八五”期间,测绘科大承担各类科研项目650项,取得研究成果440项,其中45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32项处于国内领先水平,119项获国家和省部级奖励。“九五”期间,测绘科大承担各类科研项目600多项,先后有4项成果获得国家级奖励,45项获省部级奖励。

由王之卓院士倡导,张祖勋院士主持的“全数字化自动测图系统的理论和方法”,革命性地解决了摄影测量技术的自动化与数字化问题,使摄影测量技术产生了深刻的变革,在数字影像匹配等诸方面都有创新性进展,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GPS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在复杂地区的应用”可以大大减少甚至完全免除测绘工作中的野外实地测量,引起了测绘生产的革命性变化,该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测绘科大连续15次参加中国南极科学考察,“南极地区测绘与遥感应用研究”取得了一大批重大科研成果,其中多项成果填补空白,直接为国家南极科学考察提供测绘保障。

测绘科大在推动我国测绘产业由传统技术体系向以3S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测绘技术体系转变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地球重力场模型的研究”、“现代测量平差理论及应用研究”、“现代地壳运动和地球动力学研究”等,有力地推动了传统二维测量向三维空间测量及地球动力学方向的发展;在摄影测量与遥感的理论研究与应用方面,“数字摄影测量系统”、“GPS航空摄影测量技术”、“摄影测量平差系统的可靠性研究”、“数字化扫描系统”等多项成果直接促进了测绘行业作业方式与生产流程的根本转变,测绘科大在地理信息系统的理论、方法与基础软件方面开展了深入研究,其成果“面向对象的智能化中GIS基础软件系统”已替代大部分国外系统,为研究领域和生产单位所广泛采用,为行业的科技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

测绘科大在代表现代测绘学科发展方向的3S技术(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遥感RS、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研制的GPS软件已在国内上百家单位使用,占领全国部分市场,并出口日本。研发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成功地为20多个城市和地区建立了多种城市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遥感和计算机技术进行国土资源调查、城市总体规划设计和环境评价,为各级政府进行管理、规划、决策提供了既可定性又可定量的信息资源和科学依据,社会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主动为数十项国家重大建设工程提供服务。其中,研制的“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注入器激光准直系统”,为对撞机一次对撞成功作出了突出贡献,受到国务院嘉奖;还为武汉长江二桥、三峡工程建设等提供精确测绘保障和技术服务。学校成功地将进口模拟测图仪B8S改造为B8S-AAB解析测图仪,大大提高了原有仪器的性能,已装备到国内多个生产单位,并出口澳大利亚。

学校在加强基础研究的同时,主动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面向测绘行业,积极开展应用研究和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在高新技术开发与产业化方面,测绘科大的武汉适普工程系统有限公司的拳头产品“全数字化自动测图软件系统”以国际领先的创新技术跻身于世界五大知名品牌之列;由著名大地测量学专家刘经南院士牵头组建的武汉泰通卫星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已开发出享有自主知识版权的GPS差分接收机、GPSOEM板及系列GPS应用软件。由国际知名遥感信息学家李德仁院士牵头组建的武汉吉奥信息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吉奥之星”系列软件,已广泛应用于测绘等领域及多项重大项目中,取得了很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武汉立得空间信息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专门从事3S技术集成与应用研究,其开发的LD2000型自动道路测量车是目前国内最为先进的机动道路测量系统。湖北普赛高新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产品“GPS自动化监测系统”,多项指标在国际上处于先进水平,在1998年抗洪中为防汛指挥部正确决策起到决定性作用。武汉天任勘测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短短几年内就使其产品在国内GPS同类软件市场的占有率达到80%以上,扭转了国外软件在我国“一统天下”的局面,其产品还远销日本及我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武汉瑞风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可视电话性能优于国外同类产品,市场前景看好。

学校全数字化测图系统软件、GPS数据处理软件、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软件等产品已成功地打入市场,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并成为同类产品中强有力的竞争者。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技术研究开发方面,学校在吸收消化国际上最新的软、硬件技术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开发思路。成功地为深圳、武汉、重庆、青岛、天津、北海等10多个城市和地区建立了多种城市管理地理信息系统,不仅为区域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而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和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在GPS软硬件技术开发、大比例尺一体化测图系统、电子地图、钢板在线自动剪切系统等方面,学校都开发了一批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产品。

测绘科大利用GPS定位方面的基础研究成果和科研实力,参与包括三峡工程、西气东送、南北极考察、南沙考察等一系列科研和大型工程项目建设,主持完成了数十个中型城市的测量控制网的建设改造任务,开发的系列GPS定位软件,服务于全国十几个部委的600余家单位,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此外,还为我国导航定位卫星——“北斗一号”研制了信号接收机及广域差分定位软件等核心部件,为我国自主开发卫星导航定位系统作出了突出贡献。运用CCD图像传感器和解析摄影测量原理开发的工业检测技术系统在武汉钢铁公司、鞍山钢铁公司等大中型钢铁企业得到广泛的应用,产生了重大的社会经济效益。研制的3000米深井高温、高压条件下,用普通电缆进行实时图像传输的技术,成功地应用于大庆油田、胜利油田和江汉油田,成为我国大中型油田广泛采用的一种油田深井探测技术。利用光学传感器检测和光学传递函数测试技术,研制成功我国ZY-1资源卫星和JB-3侦察卫星的光学传递函数测试设备,并对我国长焦距、大口径卫星相机光学系统与CCD相机系统光学传递函数进行精密测试,对提高我国资源卫星和侦察卫星影像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高速运动物体三维机器视觉测量技术研究方面,成功研制出铁路货车超限测量与装载状态监测系统,现已安装200台列车,为我国铁路管理技术现代化作出了贡献。

测绘科大充分利用自己的学科优势,积极开展科技开发,拓展服务社会的领域。学校利用地处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黄金地段这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在湖北高校中率先打开围墙,兴办高新技术产业,先后与日本索佳、拓普康,瑞士徕卡,以及澳大利亚和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的一些大公司进行合作研究与开发,直接引进外资上千万美元,同时采取积累资金、滚动发展的方式,先后自筹资金建起了两万多平方米的开发用房,极大地增强了学校的造血功能。至20世纪90年代末,测绘科大已经有独资和合资企业22个,校办企业总资产1000多万元,校办产业收入已成为办学经费的重要来源之一,不仅增强了服务社会与行业的能力,也大大改善了办学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