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

2002年

【1月】鄂栋臣获“湖北省科普先进工作者”称号。

【1月7日】中共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在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先后与李德仁、刘经南二位院士交谈。在了解“Vistuozo全数字测图软件”和数码城市应用开发技术后,俞正声强调,高校科技的发展前途远大,政府决策要充分利用高校科技成果。

【1月16日】我校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测绘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城市建设学院等学院实验中心共多个实验室,湖北省教育厅评估为合格实验室,获得申报教育部评估验收和全国基础课实验室示范中心资格。

【1月】教育部教研函[2002]2号文件确定全国高校重点学科,我校测绘学科中除“摄影测量与遥感”继续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学科外,“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同时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学科。

【2月1日】李德仁院士主持的“自主版权国产CIS基础软件吉奥之星的研制与工程应用”获“200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出席人民大会堂“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2月】我校参与完成的“新一代国家大地测量控制网布设的可行性方案研究”在北京通过了专家验收。陈俊勇、宁津生等10位专家验收委员会认为,该项目有一定创新性,切实可行,对制定我国大地测量发展规划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建议主管部门完善研究成果组织实施。

【3月19日】我校历经两年建成“互联网南极地理信息系统”,迈开建“数字南极”第一步。

【3月】丹麦测绘局地球动力学部负责人Rene Forsberg先生应邀来我校测绘学院讲学,题目是“空间、机载、地表数据用力重力场确定”。

【4月】我校“九五”、“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印刷工程学科”,国家评估验收为“优秀”。

【4月9—10日】由南开大学毋国光院士任组长,许厚泽院士、高俊院士等7人组成的教育部专家组,对我校“211工程”建设项目(原测绘科大部分)进行了评估验收。副校长刘经南介绍“九五”“211工程”全面完成了建设任务,测绘学科成为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优势学科: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2项,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等各种奖励;在促进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专家组考察了“211工程”建设成果展览和各建设项目,分组座谈和项目评议,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建设任务完成情况良好,学科建设迈上了新台阶。

【4月10日】“211工程”一期建设项目“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以优异建设成果通过验收,“211工程”二期建设项目“地理信息科学与资源环境”立项可行性报告通过了专家论证。

【5月18日】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中国测绘教育事业奠基人之一、原测绘科大名誉校长、武大教授王之卓逝世,享年93岁。5月22日,省委书记俞正声等各级领导和各界人士近千人参加了王之卓院士遗体告别仪式。

【5月20—22日】测绘学院举办“工程和局部地壳形变监测新技术国际学术研讨会”,与会学者90名,其中外国学者23名,收到论文70篇。

【5月27日】我校李德仁、刘耀林等完成的“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张正禄、黄全义等完成的“地面测量工程计算机辅助教学实习改造”,分别获得“2001年度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5月27日】台湾南华大学管理学院院长王禄旺教授一行来印刷与传播系访问交流。

【5月】我校测绘专家参与国家测绘局组织实施的“国家高精度水准网动态平差”一项成果表明,近50年我国大陆陆地垂直运动的总趋势为;南部相对上升,北部相对下降;东部变幅较小,西部变幅较大。此成果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环境保护、防灾减灾和地球科学研究等提供了精确可靠的基础地理信息。

【5月25日—6月7日】李德仁、张祖勋等赴俄圣彼得堡出席国际“INTERCARTO-8CIS区域可持续发展”科学大会,李德仁作了题为“Geostar与中国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大会报告。闭幕式上,大会向杰出贡献科学家颁纪念奖品,李德仁院士获此殊荣。

【5月】印刷与传播系成功承办了“全国印刷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分会第三次会议”。王永宁为该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朱元泓为委员。

【6月初】我校2000—2001学年度科教兴测绘奖学金颁奖:20名优秀学生每人获得奖学金3000元。

【6月12日】叶雪安大地测量奖励基金2000年度颁奖大会,22人获奖,其中一等奖5人,二等奖17人。

【6月上、中旬】我校中国南极研究中心主任鄂栋臣,是国际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中国常设代表,应国际制图协会原主席、加拿大卡里顿大学泰勒教授邀请,赴加拿大渥太华参加“国际南极互联网赛博地图研讨会”。我校“建立南极互联网CIS和赛博地图研究”处国际先进水平,在国际合作项目“基于网络系统的南极洲赛博地图集”占重要地位,故被首选为设立网络节点国家。

【6月16日】我校李建成、胡瑞敏入选第五届“中国优秀青年科技创新奖”百位获奖者名单。李德仁院士获中国侨联“科技进步带头人”称号。

【6月】包装工程教育学会成立,印刷与传播系万晓霞任副秘书长、陈瑛任常务理事。

【8月4日】我校成立“夏坚白测绘事业创业奖励基金第一届管理委员会,推选副校长刘经南为主任委员;讨论制订了该奖励基金管理章程和实施细则以及《奖励基金管理委员会职责》、《奖励基金提名委员会职责》、《奖励基金评审委员会职责》等。

【8月】第三届“中国青年遥感辩论会”在杭州举行,我校遥感信息工程学院与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代表队获得冠军。

【9月8—13日】我校与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我国台湾“交通大学”和国际大地测量协会卫星测高工作组联合举办“卫星测高国际学术会议”。来自美国、英国、法国、荷兰等20多个国家及地区60多位专家与会;副校长刘经南任本次大会副主席,测绘学院院长李建主持开幕式。

【9月13日】由我校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绘制的世界上第一张南极内陆地形图《南极格罗夫山地形图》出版发行。格罗夫山地形复杂,是东南极极少尚未有任何国家考察的地区之一。该地形图为我国在此建科考站、考察打下坚实基础,对南极乃至地球地理结构研究是重大突破。

【9月16—18日】我校作为全国测绘工程硕士培养工作牵头单位,召开了第二届全国“测绘工程硕士培养工作研讨会”,12所有此授予权高校的代表、测绘局有关负责人与会;根据全国工程硕士教育指导委员会要求成立了“测绘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工作协作组。

【9月】印刷与传播系与美国爱色丽公司,共同召开“印刷色彩管理及质量研讨会”。

【9月29日】《教育部关于聘任第五届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的通知》发布,我校刘经南院士入选“第五届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名单”,学科:大地测量。

【10月9日】《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批准2002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决定》发布,其中,在李德仁院士指导下,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吴华意的《拟三角网数据结构及其算法研究》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这是李德仁指导的博士论文第三次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10月17日】鄂栋臣荣获“2002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出席了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召开的颁奖典礼。

【10月18日】1300名校友欢聚测绘学院建院45周年庆典,社会捐款助学达300多万元。

【10月26日】我校副校长刘经南院士等参加“中国资源二号”卫星发射观礼团,观看了该卫星发射。我校参与了“中国资源二号”卫星整流罩的测温测湿和地面数据分发研制工作,是此次观礼活动唯一被邀请的地方单位。

【10月26日】测绘学院从45周年院庆捐款中划拨100万元充实夏坚白测绘创业奖励基金。

【11月4—5日】由我校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和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承办的“中国南极互联网CIS研讨会”在我校召开,探讨如何利用互联网及CIS技术更好地为极地科考服务,同时为各相关学科的建设提供一个基础平台。

【11月12日】教育部公布《2002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获奖书目》,我校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李志林、朱庆著《数字高程模型》一书荣获2002年度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11月20日】我国第19次南极科考队出征,我校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共派7名队员。

【11月】我校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主任鄂栋臣负责的“九五”测绘科技重点项目“南极冰貌环境变迁与海平面变化和南极动力大地测量研究”通过国家测绘局专家验收。该项目可在无人冰貌环境中有效地提取动态信息、高精度处理数据方法及分析系统,在国际上率先建立了南极互联网地理信息系统。

【2002年】我校资环学院院长刘耀林入选2002年教育部跨世纪人才。

【11月18—23日】以李德仁院士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赴意大利出席“第16届国际对地观测委员会CEOS大会”。共有美国、俄罗斯、德国、中国、印度等国家的76位代表与会。

李德仁发言中系统介绍了中国开展NRSCC取得的成就,提出WCISS(CEOS信息系统和服务工作组)向中国提供三峡库区和北方沙尘暴地区卫星数据信息资源共享的要求,他的发言受到与会专家学者的重视和肯定。在CEOS“对地观测用于可持续发展”高级研讨会上,李德仁院士与各国学者进行了学术交流。

【11月21日】原武汉测绘学院院长、国家三级教授、我国测绘高教事业主要开拓者之一、著名测量学家、教育家、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纪增觉,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逝世,享年88岁。

【11月】受国家教育部委托,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举办“数字城市”高级研讨班。40名各高校相关学科的学术带头人或学科骨干,相关政府机关、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的研究人员或高级管理人员参加研讨班的学习。由相关领域6位院士、10位教授为学员授课。

【12月】我校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空间信息与数字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边馥苓,荣获“湖北省职工职业道德十佳标兵”称号。

该“双十佳”评选活动是由省委宣传部、省企业工会、省经贸委、省文明办、省工会等六家单位联合主办的。

【12月】印刷与传播系、包装设计系教师本年度共出版学术专著4部,发表学术论文46篇(其中在核心期刊上发表3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