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7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5.2.7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

培养目标:培养深入了解地图学、计算机科学、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及相关领域的进展和学术动态,能从事地理信息系统基础研究、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数字工程建设、空间分析与应用、辅助决策管理与空间数据处理的高层次人才。主要研究方向如下:

地理信息科学理论及其应用:主要研究地理信息科学的理论方法、地理语义信息的表达理论、地理本体的构建与应用、空间关系自动识别方法、地理空间特征提取方法、地理网络模型、资源分布模型、地理空间统计、地学计算方法等。

地图认知的理论方法与应用:主要研究地理空间数据多尺度表达方法、地图认知理论和方法、地图空间认知模型及计算方法、基于地图模型的可视化地学分析方法等。

时空数据建模与分析:利用时空相关和时空逼近等理论,研究长时间序列的地图、遥感影像和地理空间数据中时空数据结构化建模、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方法,支持地理信息智能服务的建立。

地理空间网络智能:主要研究地理空间数据共享、信息服务、知识挖掘和决策推理的理论、模型、技术与方法,实现地理信息泛在获取、快速处理、智能服务和广泛共享的地理空间服务网络,以及智能地理过程模型网。

地理信息分析与服务:主要研究空间数据分析、空间数据挖掘、应用建模、空间信息智能服务、动态空间信息服务、众源GIS与PP GIS、移动GIS、基于位置的服务、空间信息智能化处理、空间感知与认知、地理空间推理等。

地理数据高性能计算:主要研究高性能计算环境下GIS的架构、空间数据并行处理与分析方法、GPU/CPU协同计算、网格计算与网格GIS,以及云计算与云GIS等。

地理信息可视化与虚拟现实技术:主要研究地理信息的动态可视化方法和模型、虚拟现实技术在地理信息可视化中的应用、地图自动设计与地图自动综合方法和模型等,以及网络环境下地理信息可视化的数据模型、数据结构、数据传输方法、快速浏览方法等。

地理信息系统的软件开发与工程应用:主要研究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法和软件开发方法等,多维动态地理信息的数据管理和应用方法,动态地理信息系统的模拟和可视化等,以及移动地理信息系统的软件开发技术、数据传输技术、自适应性可视化技术等。

数字地图工程:主要研究数字地图工程的建设方法、数据检查方法、制图工程方案设计、数字地图出版技术等,地图认知理论、感受理论、信息理论等,电子地图的理论与制作方法,地图(集)设计理论与方法。

数字(智慧)城市技术方法:主要研究空间数据库与空间数据仓库的建设方法、空间数据库的建模与应用、空间数据仓库中的数据挖掘等,研究地理空间传感网信息接入、建模技术,数字区域(城市)、智慧城市的构建方法和应用工程等。

地理国情监测与应用:主要研究地理国情数据获取技术、数据处理技术,地理国情变化检测技术、动态分析技术,地理国情应用服务等。

对地观测技术在GIS中的应用:主要研究对地观测技术在空间信息更新、地形图生产、空间导航、地学研究等中的应用方法,遥感数据在地学领域的应用方法、相关的遥感数据分类方法等,3S技术集成中的各种数据融合方法、同化方法、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方法、软件开发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