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1 测绘学院
测绘学院由1956年成立的武汉测量制图学院的天文大地测量系和工程测量系发展而来,几经传承演变,先后易名地球科学与测量工程学院、地学测量工程学院、测绘科学与技术学院。2001年9月,更名为武汉大学测绘学院。
夏坚白、陈永龄、叶雪安等老一辈科学家是学科和学院的奠基人。学院立足测绘科学与技术发展前沿,开展测绘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是全国高等学校测绘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设有国家信息化测绘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测绘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29人,其中专任教师90人,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国家“千人计划”入选专家2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5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4人,国家测绘局科技领军人才3人,教授33人,博士生导师49人(含兼职)。近年来,先后获国家教学成果奖和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0余项。已建成5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国家视频公开课,5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编著出版的一系列教材被全国相关高校广泛使用。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700余人,硕士生700余人,博士生200余人,函授生3800余人。
测绘学院现有测绘工程、导航工程和地球物理学3个本科专业。测绘工程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是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导航工程专业是2012年国家新批准招生的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专业。学院拥有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摄影测量与遥感、地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固体地球物理学四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测绘工程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
测绘学院设有3个系(测绘工程系、导航工程系、地球物理系)、5个研究所(测量工程研究所、空间信息工程研究所、航空航天测绘研究所、地球物理大地测量研究所、空间定位与导航研究所)、3个部级重点实验室(地球空间环境与大地测量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球物理大地测量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精密工程与工业测量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以及全球卫星导航服务系统(IGS)连续运行跟踪站、武汉大学海洋研究院、武汉大学灾害监测与防治研究中心等教学科研机构。学院近些年来承担国家“973”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工程项目等各类科技项目100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0余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0余项。
测绘学院高度重视测绘学科基础理论和前沿技术,确定了以卫星重力场探测及其应用、现代时空基准与全球垂直基准统一、导航与位置服务、工程测量与工程安全监测、地球构造与地球动力学、空间碎片探测与预警、组网遥感对地观测与遥感动态监测、海洋测绘与海洋动力环境、移动测量与智能测量机器人、时空地理信息工程与智慧城市、地下空间信息工程等主要研究领域为学科发展重点方向,取得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或国内领先水平的测绘科技与教学成果,为我国测绘教育事业和测绘科技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测绘学院秉承“敬业、乐群、求是、创新”的院训精神,正朝着“高品质、国际化、创新型”的建院目标昂首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