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

2005年

【1月18日】北京时间3时16分,我校博士生张胜凯捷足先登南极冰盖最高点:手中GPS接收机显示,最高点海拔4093米,南纬80°22′00″,东经77°21′11″。

【2月7日】教育部《关于公布2004年度国家精品课程名单的通知》,遥感信息工程学院贾永红负责的“数字图像处理”课程,入选“2004年度国家精品课程”。

【2月21日】《教育部关于公布“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4年度入选人员名单的通知》:我校测绘学科袁修孝、杜清运、许才军入选,各获资助50万元。

【3月】我校聘请香港星光集团总裁林光如先生为印刷与包装系客座教授。

【3月4日】《教育部关于公布2004年度“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入选名单的通知》:我校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龚健雅教授负责的“地球空间信息科学与技术”团队,入选2004年度创新团队。

【3月24日】我校第20次南极科考队越冬队员李海亭、第21次南极科考队队员张胜凯乘“雪龙号”凯旋。第21次我校派出了博士生张胜凯、硕士生张春奎和人民医院主任医师童鹤翔等,张春奎、2名后勤人员已先返校,童鹤翔于2006年3月返校。

【3月28日】200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我校为第一完成单位,陈俊勇、李建成、宁津生等人的“全国及省市地区高精度高分辨率似大地水准面的技术研究及实施应用工程”和边馥苓、王青峰等人的“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开发与技术产业化”两项,分别获“200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我校为第二完成单位,李志林、朱庆等人的“数字地表模型的多维动态构模研究”,获“200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1—3月】我校承担的国家“985”二期工程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其中一类科技创新平台1个:武汉地球空间信息创新平台。

【3月】我校资环学院杜清运入选“2004年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3月28日】“2004年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受聘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我校测绘学院李建成院长被聘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大地测量与测量工程专业)。

【3月30日】我校测绘学院隆重举行“加拿大NovAtel公司和北京北斗星通公司赠送我校GPS产品仪式”。仪式结束后,两公司技术人员与参加仪式的师生进行了技术交流活动。

【4月10日】我校在信息学部天文台园甫隆重举行我国测绘高等教育事业的先驱、著名大地测量学家、教育家、国家一级教授“叶雪安铜像”揭幕仪式。

【4月10日】我校聘请8位省测绘局局长为兼职教授。他们是:海南胥燕婴、青海杨俊岭、湖北张必贵、甘肃牛岸英、福建陈跃进、山西刘和平、广西黄俊华、广东叶炳楷。

【4月23—25日】李德仁院士赴阿联酋迪拜出席“中东测图国际大会”。

【4月下旬】我校中国南极研究中心博士生张胜凯获第五届“湖北青年五四奖章”。

【5月25—27日】李德仁院士赴香港中文大学出席国际会议。

【5月】我校联合中科院、北大、上海交大等单位,成功申请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项目),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龚健雅为该“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6月6日】我校印刷与包装系举行2005年曼罗兰奖学金颁奖仪式,13名同学分获曼罗兰印刷科技创新奖学金和曼罗兰印刷科技人才奖学金。

【6月24日】“叶雪安大地测量奖励基金会成立20周年暨奖学金颁奖大会”,41名学生获奖。2005年叶雪安教授诞辰100周年。叶雪安大地测量奖励基金已连续颁发20届,累计发奖金30.64万元,奖励学生404人、教师30人,在学校和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7月】我校鄂栋臣、艾松涛再上中国北极黄河站,参与2005年冰川、气象、大地测量科考。我校聘请香港印刷业商会李德荣理事长、何家铿监事长为印刷与包装系客座教授。印刷与包装系编制“十一五”建设发展规划。资环学院举办2005年全国环境科学研究生暑期学校。

【8月】我校测绘学院李建成教授,荣获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工学院“国际杰出学者”称号,应邀前往该校进行为期20天访问及合作研究;还完成双方主管校长签署的两校国际合作协议文件的交换,双方将更广泛深入交流合作。

【8月】“第四届中国青年遥感辩论会”在贵阳举办,我校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和测绘遥感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组成的代表队获得冠军。

【8月27—29日】“时空建模、空间推理、空间分析、数据挖掘与融合国际学术会议”在北京大学召开,我校资环学院院长刘耀林教授任大会主席。

【9月】我校资环学院教师编著的《土地信息系统》获全国高校测绘优秀教材一等奖,《地籍测量学》获全国高校测绘优秀教材三等奖。

【9月10日】我校测绘学院李征航教授被评为2005年“湖北名师”。

【9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参观我校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9月14日】我校聘任国家测绘局副局长李维森为讲座教授。

【10月5—6日】李德仁院士赴香港中文大学,出席“第一届多云多雨地区遥感国际研讨会”。

【10月12—14日】“中国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应用协会成立10周年大会暨第8次年会”召开。我校测绘学院张小红的论文《亚分米级精度的动态单点定位在航空测量中的应用》荣获优秀论文一等奖(全国只评一篇),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胡启立为张小红颁发了获奖证书。

【10月13日】《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批准2005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决定》发布,其中,在李德仁院士指导下,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王树良的《基于数据场与云模型的空间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这是李德仁指导的博士论文第四次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他成为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奖次数最多的博导。另外,杨必胜的博士论文《数字城市的三维建模与可视化技术研究》获提名论文,指导教师李清泉。

【10月25—26日】李德仁院士获2005年度香港理工大学“杰出中国访问学人”,应邀出席了该校颁奖典礼并讲学。

【10月】我校遥感信息工程学院袁修孝教授的“摄影测量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胡鹏教授的“地理信息系统”,两门课程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10月24日】我校聘请美国NPES公司总裁代尔蒙太尔先生为印刷与包装系客座教授。

【10月31日—11月2日】“第四届多光谱影像处理和模式识别国际研讨会”在武汉举行。来自美、英、瑞士、中国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湖北省副省长郭生练、国家遥感中心主任张国成、我校校长刘经南院士、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德仁院士出席了大会。该室常务副主任龚健雅主持会议。

【11月3日】我校资环学院“地理信息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专家们评审了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项目,对实验室的建设提出了建议。

【11月上中旬】李德仁院士和副校长李清泉一行6人,赴美国旧金山出席“第10届国际智能化交通大会”,世界各国6000多名代表参加了这次大会。李德仁创立的“立得3S移动测量系统”是我国唯一参展的高科技成果,受到了美国、日本和欧盟多家公司重视。

会后,李德仁、李清泉、朱宜萱教授应邀访问了莱卡公司基地,双方就加强合作、促进武大成果国际商业化深入讨论。还应邀访问了佐治亚工大、美国东海岸的老道明大学、朴利茅斯市GIS中心、乔治梅森大学等。

【11月18日】我国第22次南极考察队乘“雪龙”号破冰船,从上海起航奔赴南极。其中我校4位:测绘学院硕士生詹必伟、讲师彭文钧,中南医院医生梅斌、金伟;主要任务:长城站GPS国际联测、拉斯曼丘陵区航测、中山站越冬GPS常年观测、考察队员的医学观察和保障。

【11月中旬】“《工程测量学》新书新闻发布暨课程建设研讨会”在我校测绘学院召开。该书乃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学校测绘工程专业核心教材,由张正禄教授组织我校、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同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南大学、河海大学和山东科技大学7所大学的教授参加编著,已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全国20多所高校、近20家生产单位80余位领导、教授、总工、高工参加这次研讨会,围绕该课程的精品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进行交流和讨论,倡议成立“工程测量学”课程教学指导组。

【11月28日—12月1日】“全球对地观测政府间协调组织第五次工作会议”在加拿大首都渥太华召开,我校李德仁院士参加我国科技部代表团出席该会议,是为了顺应全球对地观测系统的建立,落实我国中长期科技发展计划,充分发挥该系统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可持发展的应有作用。

【12月5日】“2005年厦门科技论坛第三期”开讲,主题是“GPS、GIS、RS技术应用”暨市校合作成果汇报。我校刘经南、李德仁、宁津生、陈俊勇、张祖勋5位院士同时到会举办科技论坛,在福建省尚属首次。我校是首批与厦门签署“市校同发展科技合作工程”协议的高校之一,刘经南和李德仁为厦门市政府科学技术顾问。此次论坛5位院士作了精彩的报告,与科技人员探讨3S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前景。

【12月14日】我校在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举行由该中心和黑龙江测绘工程中心整合而成的“极地测绘科学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考察评审会”。陈俊勇、李德仁、宁津生等9名专家听取了该中心主任鄂栋臣、黑龙江测绘局副局长鲍英华的汇报,审阅有关材料,考察有关设施和研究成果。一致认为:建立“极地测绘科学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条件成熟,建议国家测绘局尽早批准。

【12月15日】第六届“王之卓创新人才奖”颁奖,16位本科生、研究生获奖。

【12月18日】我校与德国伍珀塔尔大学签订联合培养印刷媒体技术专业硕士研究生协议。从2006年起,印刷与包装系与德国伍珀塔尔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

【12月31日】印刷与包装系成功申报“图像传播工程”博士点。

【12月】由我校测绘学院和东莞市国土资源局共同完成的“东莞市高精度三维大地测量基准的研究与建立”成果,5名院士在内的鉴定委员会评价:是国内精度最高城市似大地水准面模型。

【12月31日】我校测绘学院获日本拓普康中国总代理邹熹光捐赠400万元,其中100万元用于设立熹光测绘奖学金,成立熹光测绘实验中心。

【2005年】武大测绘学科的“地理信息系统”、“摄影测量学”两门课程,分别获批为“国家级精品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