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一
Preface One
完善被动投资健康生态 推动指数基金蓬勃发展
自2002年我国首只指数基金诞生以来,国内指数基金数量快速增加,市场份额不断攀升,已成为资产管理产品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截至2020年年中,国内指数基金总规模已达1.05万亿元。从国际经验看,以指数基金为代表的被动投资在我国具有非常大的发展潜力。国内资产管理机构应在大力发展权益类基金的过程中,规范发展指数基金,形成高质量良性竞争,力求行稳致远。
作为重要的资产配置工具,指数基金在服务投资者财富管理需求,推动更多中长期资金入市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长期以来,中小投资者是A股市场的主要投资群体,与国际成熟市场相比,A股市场存在资金短期化、分散化的特征。推动更多长期资金入市,壮大机构投资者队伍,是我国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指数基金具有鲜明、稳定的风格收益特征,体现出非常明显的工具属性。作为标准化产品,指数基金不仅可以作为战略性资产配置的工具,也可以用作战术性资产配置,是养老金、保险资金等中长期资金进行资产配置的较好选择。从这个角度看,指数基金在构建良好市场生态,增强资本市场活力、韧性和服务能力方面起到“助推器”的作用。
指数投资肩负着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提高实体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率的责任。一方面,在指数编制时,以价值投资为理念,优选代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方向的龙头公司,引导资金投向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另一方面,基金行业通过设计开发符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方向的指数基金,将在推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投资者获得可持续收益方面发挥有益、有效、有恒的作用。
作为成本低廉、策略透明的投资工具,指数基金在践行普惠金融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当前,指数基金产品整体费率低于公募基金行业平均水平。同时,相较主动型基金,指数基金策略透明,业绩表现的可预测性也更强。一定程度上看,指数基金降低了权益投资的门槛,也降低了持有人的决策成本和交易成本,有助于帮助普通投资者优化资产配置。
未来,指数基金的健康发展应当建立并完善“规范指数质量—细化指数基金管理人责任—引导良性竞争—发挥资产配置工具属性”这一生态链,四层架构每一环节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具体而言,基金管理人应从投资者利益出发,发挥专业能力,关注国家政策导向、产业发展趋势,合理开发指数产品,避免指数无序开发、产品重复建设等情况,并专注于长周期资产配置和风险管理,打造适合不同投资人的指数基金产品线。
值此指数基金蓬勃发展之际,中国证券报与建信基金合作推出《指数投资发展报告》,汇集丰富的理论、翔实的数据、海内外机构的实践经验,展现了全球指数基金发展的历史与现状,为国内指数基金的发展提供了有益参考。同时,通过梳理国内资产管理行业和指数基金的发展趋势,普及工具化投资等专业领域的知识,以期促进普通投资者更加全面、清晰地了解被动投资,助力投资者优化资产配置、简单有效地进行财富管理。
是为序。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