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三
Preface Three
发展工具型产品 在大财富管理时代服务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本书策划和写作的过程中,中国的社会和经济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共同富裕”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目标之一。伴随房地产回归居住属性、养老第三支柱建设等政策出台以及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比例的快速提升,大财富管理的时代正扑面而来,权益投资文化同步升级。如何让大财富管理既能更好服务机构投资者的资产配置,又能“飞入寻常百姓家”,带动居民参与并分享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红利,是行业所有有识之士探寻并为之不懈努力的方向。
公募基金始终践行着普惠金融的理念。特别是指数基金,具有“低门槛、低成本、可穿透、易操作”的天然优势,是各类型客户参与权益投资的重要工具。截至2020年年末,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面对庞大的普通家庭“有财可理”的现状,总规模已超61万亿元的资产管理行业仍将是一片广阔的蓝海。对于投资者而言,指数基金简单、科学、费率低、易操作,是很好的工具型产品,通过指数基金可以更容易地参与到火热的权益投资中来。对于机构投资者而言,指数基金是良好的底层资产配置工具,例如保险、社保、养老金等机构投资者可以通过风险收益特征显著的指数基金,把握大类资产轮动周期中的趋势性机会以及市场各板块行业之间的轮动机会,共享经济转型成果,以更优秀的长期回报回馈它身后链接的广大社会群体。
正因为指数基金具有重要的投资价值和应用价值,我们汇聚了资产管理行业尤其是被动投资领域最顶尖的国内外专业力量,参与了此次研究报告的写作,透过行业专家的视角看到了被动投资未来发展的一些趋势,可以概括为“链接客户”“共生平台”和“高质量生态”,而这也是大财富管理的应有之义。
链接更广泛客户。普通投资者需要跨越全生命周期的资产配置解决方案,机构投资者需要可穿透、风险收益特征鲜明的底层配置工具,养老第三支柱“补位”和基金投顾业务试点等政策东风吹来,具有强工具属性和低费率特征的指数基金,就如同资产配置工具箱里确定的那只“锚”,陪伴客户在不同的投资场景中、不同的投资收益需求下,追求相对确定的可预见性。
共生更多元平台。指数基金该如何运用,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想获得市场平均收益的投资者可以选择宽基指数,想获得市场结构性机会的投资者可以选择行业和主题指数,而对超额收益有更高要求或者愿意将主动投资智慧适当融入其中的投资者,可以选择指数增强或Smart Beta策略指数,想增强交易属性则可以选择ETF,不一而足。但共同之处在于,被动投资方式提供了一个具有包容性的共生平台,大体量、长期限的资金或许可以通过指数基金更平稳地进入市场,为资本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
服务高质量生态。被动投资的发展不仅仅局限于单一产品、组合或策略,指数编制的过程也反映了经济结构的转型和社会发展的进程。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将有更多绿色发展类指数、ESG指数、民族品牌工程类指数,以及涵盖更多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趋势的指数诞生,为投资者站在社会经济浪潮和资本市场改革的最前沿,促进更多符合高质量发展理念的企业获得更低融资成本、更大品牌价值、更多社会资源,丰富指数化投资工具、树立资本投资新标杆。
正是通过这本书的写作,我们更有理由相信,指数基金和被动投资在中国具备广阔的发展前景,它在国际上演的繁荣故事,未来会在国内继续发生,并且还会演绎得更好。通过多元参与者的共同努力,指数基金不仅可能占据权益类基金的“半壁江山”,为广大普通投资者创造价值、践行普惠金融的使命,还会不断融入到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和权益投资文化回归的历史进程中,在大财富管理时代服务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建信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孙志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