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二
Preface Two
指数基金将拥抱更加璀璨的好光景
2022年,中国指数基金发展二十年。《礼记》载,“二十曰弱,冠。”迈步“成年期”的指数基金,已是基金业快速壮大的“生力军”,正成为长期投资者布局资本市场的主渠道,其引领资本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功效也将更加凸显。
同心同向,同向同行。中国证券报见证了指数基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成长历程。被誉为资管行业“奥斯卡”的中国证券报“金牛奖”,于2006年开始将指数基金纳入评选范围,并不断完善评选标准,丰富参评产品,到2021年,精选4只指数基金颁发第十八届中国基金业金牛奖。其间,指数基金份额快速扩容,截至2021年6月末,已达1.7万亿元,ETF产品数量超过500只,单只产品最大规模逼近1000亿元。指数基金类型更加丰富。权益、债券和商品等大类资产类型的指数基金、细分行业及热点主题的指数基金、跨境指数基金及Smart Beta指数基金等百花齐放,活力迸发。
迈步新征程,二十弱冠的指数基金将拥抱更加璀璨的好光景。这种好光景是在伟大的时代中绽放的,要求指数基金业胸怀“国之大者”,忠实履行“受人之托,代客理财”信义义务,坚守持有人利益优先、为客户创造稳定回报的原则。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8月17日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要增加城乡居民住房、农村土地、金融资产等各类财产性收入。这为基金业发展指明了根本遵循。稳定的投资回报、较低的投资门槛、优势明显的费率水平、更“省事”的投资方式使得“买指数”成为越来越多的散户投资者首选。从国际市场看,指数化投资成为主流,指数产品成为机构投资者配置的重点。目前我国指数基金占非货币公募基金规模的比例约为14%,上升空间巨大。
这种好光景将在进一步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中更加耀眼,要求指数基金业坚守合规、做强专业、做优品牌、严防风险。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渐入佳境,国际主流指数公司已将中国国债、A股纳入其主流指数,境外机构投资者持续加仓中国资产大潮涌动。同时,畅通养老金、保险资金等长期资金入市的制度环境不断完善。境内外机构投资者的蓬勃发展将优化资本市场投资者结构、深化价值投资理念,进一步营造指数投资良好的市场环境。此外,公募基金投资顾问业务试点稳步推进,也将推动指数基金更加成熟。
这种好光景还将在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更加长久,要求指数基金业正本清源,厚植家国情怀,坚守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初心和使命。通过科学编制指数、践行长期投资理念,指数基金可有效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实体经济发展急需的领域。目前,绿色投资、ESG投资正在世界范围内兴起。我国陆续公布“碳达峰、碳中和”相关政策体系,明确提出大力发展绿色债券、绿色基金,加快发展气候投融资。这势必将为指数基金发展开拓更广阔的空间。
星辰大海,上下求索。指数基金发展已驶上快车道,将在资管大时代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更加需要市场各方凝聚合力,把握机遇。为此,中国证券报与建信基金共同推出《指数投资发展报告》,展现行业发展现状、交流国际同行经验、研判机遇挑战、探讨因应之策。
我们深信,大时代孕育大机遇,大机遇成就大梦想。在这个“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的伟大时代,包括指数基金在内的基金业将迎来史无前例的发展良机。让我们携手共进,勇往直前,共同开创指数基金发展的新局面!
中国证券报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编辑
徐寿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