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宗汉传[41]

马宗汉传 [41]

马宗汉(1884—1907),原名纯昌,字子畦(一作子贻),别号宗汉子,余姚云柯乡马家路(今慈溪宗汉乡宗汉村)人。幼读于余姚达善学堂,与具民族气节者相交往,以推翻清封建统治为己任,曾赋诗云:“世上英雄原不亏,雄才亦许常人为;如吾夙负平生志,当使声名千古垂。”光绪二十八年(1902),考入浙江高等学堂,次年三月,因罢课被退学。光绪三十年,从父命考取甲辰秀才,在浒山三山蒙学堂任教,并在浒山散发反清书籍。

光绪三十一年九月,徐锡麟于绍兴创办大通学堂,马宗汉前往就学,加入光复会。冬(1906年1月),随徐锡麟、陈伯平赴日,进东京早稻田大学预备科,接受民主主义革命思想。三十二年闰四月,偕徐、陈回国,以教师职业为掩护,在家乡进行革命活动,并结识秋瑾。是年夏,拟往德国学习陆军,因祖父丧而未成行。

光绪三十三年春,徐锡麟准备起义,函邀马宗汉参加。四月三十日(6月10日),马宗汉向学生告别说:“吾此行不能灭虏,终不返焉。”即与在上海之陈伯平同赴安庆。复受徐锡麟之遣,偕陈伯平同返上海与秋瑾磋商并采购武器。

五月二十五日(7月5日),赶回安庆。次日,徐锡麟、陈伯平与马宗汉趁巡警学堂毕业典礼之际,刺杀安徽巡抚恩铭,占领军械所。然众寡悬殊,陈伯平战死,徐锡麟被俘,马宗汉奉命越墙潜出,但仍于半途被捕。狱中备受毒刑,七月十六日(8月24日)在安庆被害,年仅24岁。当地群众将遗体收殓,并千里迢迢送灵柩回故里,草葬于施家山。辛亥革命成功后,遗骸送往杭州,与徐、陈并葬于孤山南麓,称为“三烈士墓”。1981年,“三烈士墓”迁至杭州南天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