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忘马宗汉烈士[63]

别忘马宗汉烈士 [63]

陈家骅

《上下古今》版曾发表张涵英先生大作《忆浙东革命烈士》。文中张先生述及徐锡麟行刺安徽清廷巡抚事件,始终没提及马宗汉烈士。事实上,那件轰轰烈烈震惊世界的大事,是徐锡麟、陈伯平、马宗汉三烈士对辛亥革命的伟大贡献。虽然不幸失败,三人英勇就义,且累及秋瑾,但依然是了不得的革命壮举,是推翻清朝创建民国的伟大前奏曲。

马宗汉烈士是浙江余姚人,原名子畦。为了参加反清革命,他东去日本追随孙中山时,特地改名马宗汉。拜别高堂,抛子别妻,大有荆轲刺秦王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此时他是个甫20岁血气方刚的青年。以后奉命和徐锡麟、陈伯平行刺安徽巡抚时,不幸三人同时被捕殉难。……民国成立不久……为了纪念他,云柯乡改名为宗汉乡迄今。

……

为了纪念家乡的前贤,抗日胜利后,我从后方随报社复员杭州时,受家父之嘱,找到了在中山公园前门的徐锡麟、陈伯平、马宗汉三烈士的合葬墓,拍照留念外,并奉献幼稚的诗作,表示我衷心的敬意。后来,参加烈士合葬仪式的老报人施叔范先生告诉我,由于不慎,把陈伯平和马宗汉烈士的遗骸互相搞错了,当时刚才落葬便发现,本有机会可以改正,终以都是英勇的革命先烈,既已入椁,也就不再惊动,让他们安息。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为了纪念马宗汉,建立了马宗汉纪念堂;20世纪90年代,本乡马姓青年出资四十万元,建立了马宗汉纪念碑,矗立乡间,让人追怀。由于受先烈庇荫,海内外友人赴乡投资者甚众,商业兴旺,店铺林立,经济蓬勃发展,宗汉乡遂由乡提升为镇,且成了宁波所属的著名“第一镇”。(文中有缺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