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画中的信仰民俗研究》简介
《宋画中的信仰民俗研究》这本书是由黄杰著创作的,《宋画中的信仰民俗研究》共有64章节
1
前 言
信仰民俗是一种内涵复杂的精神性民俗,既包括比较原始的人们对于自然、图腾、祖先等的一种尊崇信念,也有一些后起的宗教性的传承内容,表现为俗信、祝祷、禁忌、占卜、巫术...
2
目录
目 录 前 言 生命篇 第一章 日暮思归:《潇湘八景》图式本旨及其流衍考论 一、考索潇湘八景图式本旨之可行性 二、从苏轼与惠洪有关诗看潇湘八景图式之本旨 (一)...
3
生命篇
宋画中的信仰民俗研究...
4
第一章 日暮思归:《潇湘八景》图式本旨及其流衍考论
潇湘八景是我国近古时代著名的图式,也是当今广受国际关注的文化研究热点。其中最受瞩目者,莫过于现收藏于日本的我国南宋末僧人牧溪法常和玉涧若芬各自的《潇湘八景图》,...
5
一、考索潇湘八景图式本旨之可行性
图1.1a [宋]牧溪《渔村夕照》 纸本水墨 纵33.1cm 横115.3cm日本根津美术馆藏 图1.1b [宋]牧溪《远浦归帆》 纸本水墨 纵32.3cm ...
6
二、从苏轼与惠洪有关诗看潇湘八景图式之本旨
苏轼《宋复古画潇湘晚景图》有“来看意渺茫”、“知君有幽意”之句,就是言此图蕴藏了渺茫幽意,实际也是本文所要讨论的本旨。细味苏轼与惠洪诗作,可以尝试总结为状人心之...
7
(一)状人心之思归
苏轼《宋复古画潇湘晚景图》全诗如下: 西征忆南国,堂上画潇湘。照眼云山出,浮空野水长。旧游心自省,信手笔都忘。会有衡阳客,来看意渺茫。 落落君怀抱,山川自屈蟠。...
8
(二)摹自然之神性
前面对于“自说非人意”,笔者言是“记宋迪自言,所画都是他自己亲身所到者,不期然而然,自自然然,就这么画出来了”,其实只是第一层意思,内里应该还有以下几层意思:宋...
9
(三)期安顿于自然
幽赞于神明、得到根本之道的表现就是安顿于自然、归依于自然,也就是天人之合一。这是中国文化的永恒主题。孔子曰:“道不行则乘桴浮于海。”[61]庄子曰:“天地与我并...
10
三、潇湘八景图式本旨之流衍
现存有关潇湘八景图式的作品有传宋米芾《潇湘八景图》诗(并序)、南宋王洪《潇湘八景图》(图1.4)、南宋舒城李氏所绘《潇湘卧游图》(图1.5)、传南宋夏珪《洞庭秋...
11
第二章 生死安处:《骷髅幻戏图》之意蕴生成机制
现存两宋绘画中,南宋李嵩的《骷髅幻戏图》的确是个异类,以至学者们不断研讨其意蕴,主要的观点可归结为二:一、认为与庄子的“齐生死”观有关[1];二、认为与佛教生死...
12
一、骷髅:一种当时习见的对于人的谐谑式隐喻
李嵩,生卒年不详,南宋画家。《图绘宝鉴》卷四,记其“钱唐人,少为木工,颇远绳墨,后为李从训养子。工画人物、道释,得崇(从)训遗意,尤长于界画。光、宁、理三朝画院...
13
二、幻灭:骷髅隐喻之道释渊源
这种谐谑式的隐喻是有着深厚的道释思想渊源的。《庄子·至乐》所记骷髅之事,虽寓言生死之齐,实则为最早的乐死观念之表现: 庄子之楚,见空髑髅,髐然有形,撽以马捶,因...
14
三、幻戏:《骷髅幻戏图》之意蕴结构
此《骷髅幻戏图》之所以引人入胜,最主要的是在于潜藏其中巧妙的多重幻戏结构,正切其题名之“幻戏”,亦复有调笑谐谑之意,十分耐人寻味。兹分说如下: 其一,此图最受人...
15
第三章 祓除葆生:基于民俗仪式与符号的《大傩图》补证
故宫博物院藏有一幅佚名《大傩图》,堪称人物风俗画之杰作,《石渠宝笈》著录为“宋人《大傩图》”[1]。延称至今,已得到不少学者的关注,综合起来,所讨论者有以下几个...
16
一、《大傩图》名实辨之关键:傩、祈雨、止雨、社火之本义
《大傩图》名实之辨的关键是把握“傩”、“祈雨”、“止雨”、“社火”之本义。 1. 傩的本义:驱疫 《周礼·夏官》之“方相氏,狂夫四人。”郑玄注:“方相,犹言放想...
17
二、《大傩图》的“秘码”(符号)信息整理
《大傩图》中的人物看似散乱,实则有其严谨的次序,这个次序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鼓乐队伍的次序,一是绘画的经营位置,而绘画的经营位置是以鼓乐队伍的次序为基础的,为了叙...
18
三、五个初步判断
分析归纳以上信息,并结合有关史料,初步可有如下判断:...
19
(一)此图所绘为仲春时兼有驱傩、求雨、娱乐功能的社火队伍
分析此《大傩图》人物装饰及道具,则可见其滑稽的外表下,不仅有强烈的厌胜驱邪诉求,也不乏求雨的动机,时间则在仲春时节。 1. 人物头插花枝树枝均为仲春大有活力神力...
20
(二)此图人物妆饰有“溪蛮”色彩
1.人物热衷枫叶、蝶、蛾、鸟,并赋予其神圣性,与一般文献记载异趣 枫在古代文献中一般为悲伤忧愁的表征。如《山海经》:“有宋山者,有赤蛇名曰育蛇,有木生山上,名曰...
21
(三)队形呈反“S”或“龙抬头”,总属太极图式
关于此《大傩图》队形,一般学者都认可孙景琛先生所绘之“龙摆尾”队形图(图3.11),近年麻国钧先生则提出太极路线图(图3.12)。 虽然麻先生也认为戴蝶冠者为商...
22
(四)断代为宋可疑
此图《石渠宝笈》著录为“宋人《大傩图》”,相沿至今。但此图清楚可见1号、6号、7号、9号、11号等5个人物胸前着补子,特别是7号、9号人物胸前背后均有补子,为名...
23
(五)人物假面黑符应是我国戏曲人物脸谱的早期形式
此《大傩图》人物,除7号、4号假面上似无黑点,10号人物为女性眉额点梅妆外,其他人物假面上均有黑色的圆点、蝌蚪点、水滴点、两瓣点、璜形点等,似与水有关,亦似提示...
24
五行篇
宋画中的信仰民俗研究...
25
第四章 五纬有辰:《辰星像》所反映的中国古代辰星崇信及其形象考源
现存宋画中有一幅《辰星像》(图4.1),又作《猴侍水星神图》,绢本设色,纵121.4cm,横55.9cm,现藏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中国人物画全集》、《宋画全...
26
一、文献记载辰星崇信及其形象演化
图4.1 [宋]佚名《辰星像》 绢本设色 纵121.4cm 横55.9cm 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 辰星,又作水星,为五大行星之一,即五纬之一[2],又为九曜之一...
27
二、传世辰星图像和文字文献状况
幸运的是,我们还有一些其他存世的辰星画像可资对比。现存年代最早的辰星像是现存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的唐梁令瓒(约与唐一行禅师同时)《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中的水星形象...
28
三、论辰星形象之源
对于宇宙的认识,上古中国即有五行、干支之建树。[46]《尚书·洪范》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
29
第五章 五德终始:《听琴图》三疑
故宫博物院所藏《听琴图》(图5.1)是一幅精妙的人物画,其正上方是落款为蔡京的七绝题诗,右上边低于题诗有宋徽宗赵佶所创的瘦金体的“听琴图”三字,左下边有宋徽宗“...
30
一、弹琴者着玄衣之疑
图5.1 (传)宋徽宗赵佶《听琴图》 绢本设色纵147.2cm 横51.3cm 故宫博物院藏 《听琴图》弹琴者为全图描画之中心人物,他身着玄黑袍服,前置琴案,正...